中華石化網訊 6月10日,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招商懇談會在淮南市舉行。按照安徽省政府剛剛批復的《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總體發展規劃》,到2030年,淮南基地將完成總投資2500億元,形成1630萬噸化工產品的年產規模,實現年銷售收入1242億元,建成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新型煤化工生產基地。
據了解,我國煤炭、水資源呈逆向分布,而淮南卻是不可多得的煤炭和水資源都豐富的地區,發展煤化工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據淮南市委書記方西屏介紹,淮南市發展新型煤化工有龍頭企業帶動支撐,商務半徑最優。淮南市重點圍繞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以及聚酯類下游延伸產業鏈,已經編制了招商引資路線圖。
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規劃面積94.98平方千米,以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為依托,將重點發展煤基石化產品、替代燃料產品、高端精細化工產品、基礎化工及下游產品四大產品板塊。煤基石化產品板塊主要發展煤制烯烴、煤制芳烴、煤制乙二醇及下游產品;替代燃料產品板塊主要發展煤制天然氣、煤制油、煤制乙醇等替代燃料;高端精細化工產品板塊主要發展高性能合成橡膠及彈性體、工程塑料及特種工程塑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系列精細化工產品;基礎化工產品板塊主要發展尿素、純堿、氯化銨、硝基復合肥等下游產品。到2030年基地將形成完整的新型煤化工產業體系。
據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黃坤介紹,園區將按照“綠色、低碳、清潔、高效”的理念,建成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成為特色明顯、產業集中、企業集群、土地集約、要素集聚的典范,也力爭成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樣板。
作為首家落戶該產業園的煤化工企業,中安聯合煤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培毅介紹說,中安聯合煤化一體化項目是安徽省和中石化的戰略合作項目,一期工程為煤經170萬噸/年甲醇制70萬噸/年烯烴及下游深加工項目,總投資達267億元,有望明年建成投產。
據悉,前不久,安徽省與中石化簽訂了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將淮南煤化工基地納入中石化產業布局規劃,在淮南形成百萬噸煤制烯烴、百萬噸煤制乙二醇規模;開展中安聯合煤化一體化項目二期60萬~100萬噸/年煤制乙二醇及20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項目前期工作;將淮南煤化工及化工新材料基地打造成為安徽省和中石化轉型發展的示范工程。
安徽省商務廳副廳長楊本清表示,淮南市將面向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及國內龍頭企業進行基地的重點推介。據悉,目前來自臺灣、上海等地的20多家企業表示有意落戶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
新聞鏈接
淮南有何優勢
● 資源優勢
淮南是全國14個億噸煤炭基地之一。探明煤炭儲量153億噸,占華東地區儲量的50%、安徽省儲量的74%。2013年淮南煤炭產量8486萬噸。煤質優良,煤種齊全,具有高發熱量、特低硫、特低磷、粘結性強、結焦性好等特點,是良好的動力及化工用煤,可為煤化工發展提供充分保障。
淮南可利用的水資源主要包括淮河過境水、礦井水和當地其他地表和地下水資源,在供水保證率為90%時,淮南地區可用水資源量為29.3億立方米/年,為基地化工項目建設的啟動提供了有利條件。
基地內現有發電裝機容量700萬千瓦,同時配套建設2臺30萬千瓦低熱值煤自備發電廠,將為基地提供充足的電力保障。目前,淮南市正在實施直供電工程。
● 區位優勢
長三角是煤化工產品的主要市場。淮南地處長三角腹地,承東啟西,南北對接,是承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的前沿地帶。淮南公路運輸網絡發達;淮南線、阜淮線兩條鐵路相連橫貫全市,北上連接京九鐵路,南下連接京滬鐵路;淮河穿境而過,航道里程187千米;距合肥新橋機場僅70千米。
● 技術優勢
淮南在煤化工技術的研發上做了大量工作,掌握了潔凈煤氣化多聯產制造化工產品、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等前沿技術,培養了大批產業工人,積累了豐富的建設、管理、操作經驗。
● 政策支持
在國家《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和《中原經濟區規劃》等規劃中,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是國家“十二五”時期在安徽實施的煤制烯烴、煤制氣、煤基多聯產等煤炭深加工升級示范工程的主要承載地,是沿淮經濟帶上重點打造的煤化工基地,也是安徽省政府重點建設的煤化工基地。為促進煤化工基地建設,安徽省、淮南市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新聞快評
期待闖出好路子
在西部煤炭資源富集區主導現代煤化工基地建設的大局中,安徽淮南在中部地區異軍突起,展示了打造國際一流現代煤化工基地的雄心。如果規劃目標如期實現,將對現代煤化工產業的發展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淮南現代煤化工發展之所以受到關注,在于它獨一份的要素組合優勢。我國煤炭、水資源和終端市場呈逆向分布,西部地區煤炭資源豐富,但缺水、也遠離終端消費市場;一些中部省份自身有一定的煤炭儲量,或者近鄰煤炭主產區,但苦于缺乏發展現代煤化工的技術和人才。而安徽尤其是淮南就不一樣了,淮南煤礦是我國黃河以南最大的一塊整裝煤田,而且淮南煤種齊全、煤質優良,是良好的動力及化工用煤;毗鄰長江和淮河,水資源保障更是不成問題;東依長三角,西靠大中南,區位、交通、市場優勢明顯;當地浸淫煤化工已有多年,攻關儲備了一批煤化工核心技術,也擁有充足的產業發展人才。
當前全國多個地區現代煤化工的發展面臨瓶頸。期待淮南憑借得天獨厚的綜合優勢,在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的探索實踐中一馬當先,闖先路、出經驗,尤其應在煤化工基地建設的高端化、精細化、一體化、綠色化等方面早出成果、出好成果。淮南煤化工基地要做“樣板”也好,“示范”也罷,重要的意義應在于此。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