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最近,眾多化工行業產品價格出現明顯上漲,也帶動了相應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從精對苯二甲酸(PTA)到滌綸長絲,從乙烯、丙烯到維生素、氨綸,價格均有所上漲,化工領域似有復蘇跡象。對此,記者采訪了眾多上市公司、行業分析師,各方給出的行業回暖理由卻五花八門。
在采訪上市公司的過程中,無論針對哪一品種,記者了解到的漲價原因無外乎以下幾個:環保因素減產、景氣度太低、價格戰暫停、限產或新增產能少了等等。
這些五花八門的理由讓人懷疑化工各子行業的復蘇是偶然事件,并非來自于經濟復蘇的共性因素。倘若如此,這樣的復蘇跡象無疑是低于期望值的。畢竟一個細分行業的復蘇不僅范圍小,而且受大環境影響,其自身的趨勢也難以持續太久。
當我們開始懷疑化工各個子行業的復蘇僅是曇花一現,又不斷有子行業不斷涌現出復蘇的態勢。在這種糾結的困境中,我們或許會發現另一共性的原因,那就是很多化工產品,前期的確跌得太慘了。浸淫資本市場已久的股民都知道,股票跌多了,自然就會漲。同樣,一個行業低迷期太長,自身就會進行整合、淘汰。和二級市場類似的是,化工產品價格上漲并不是偶爾發生,很多擺在臺面上的原因,未必就是真實的答案。
從最近漲勢喜人的PTA來看,期貨的主力合約上漲近20%。分析師們給出的理由是,國內PTA工廠持續實施“限產保價”模式,裝置停車檢修消息不斷。截至目前,國內PTA即時開工率降至63%左右。由于PTA工廠集中限產,庫存大幅降低,市場貨源緊張加劇,現貨價格連續大幅上揚。而關于乙烯、丙烯的上漲理由,則有觀點認為是受國際原油上漲波及,也有說法稱是短期廠商備貨造成的。
其實,近幾年來,由于經濟不景氣、產能過剩,大部分化工產品的價格都遭遇了腰斬,甚至跌了70%以上。無論是前期出現復蘇的草甘膦,還是最近備受關注的PTA,市場價格可以說已經跌得慘不忍睹,企業的生存已經非常困難。在這種背景下,企業的處境也開始觸底反彈。
一方面,相關部門會否決過剩產能的上馬要求,已經上馬并造成污染的,要予以關停。另一方面,對企業自身而言,以往經濟度高的時候,可以打價格戰、搶占對方市場,現在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就容易攜手作戰,對付上下游。
從這個角度來說,化工行業的復蘇是大勢所趨。而復蘇的原因,看似五花八門,其實只是觸底反彈的一個由頭罷了。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