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輸出國組織秘書處13日發表的月度報告指出,目前世界原油“市場供應充足”并未出現失衡現 象,并將今年的世界原油日均需求預測下調了6萬桶,這也是歐佩克今年以來第三次調低市場需求預測。
歐佩克此次調低市場需求預測的主要依據是,國際油價高企及美國經濟減速不僅影響到今年下半年 美國的原油需求增長,也會對其他工業化國家的需求增長產生抑制作用。在此期間,盡管亞洲及中東地區的一些新興經濟體的原油需求增長迅速,但國際原油消費的總趨勢仍將會有所下降。
此外,歐佩克重申了國際原油市場上供求關系并未失衡的觀點,并再次強調,美元疲軟、地緣政治 危機以及原油市場上的投機炒作才是推動油價飆升的最重要因素,而“當前的油價水平并不是供求關系的真實反應”。
為應對美國經濟增長減速、刺激經濟發展、挽救金融危機,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自去年9月開始大 幅度降息。這一舉措也同時推動了大量金融資本流向原油期貨市場。有數據顯示,目前進入國際原油期貨市場的資金已由2004年初時的500億歐元猛升到了2500億歐元。
分析人士認為,正是由于這場原油期貨炒作之風,從去年夏季開始,地緣政治局勢、美元匯率甚至 天氣變化等任何風吹草動都成了投機商炒作的由頭。他們利用各種市場消息在原油期貨市場上低買高賣 。這種以獲利為目的的交易不僅極大地刺激了油價上揚,更是放大了國際原油市場走勢的不確定性。
持續高漲的油價已經使得原油主要消費國難已承受,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對原油的需求已連 續3年下滑。面對高油價,不少國家已經開始調高成品油價格。燃料油漲價對原油消費的抑制作用將會更加顯現。
伴隨著高油價產生的后果是消費者負擔加重、個人消費受到抑制、企業成本增加和通貨膨脹加劇。 這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并將打擊產油國自身的經濟利益。
本月22日,沙特阿拉伯將舉行由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參加的能源會議,討論國際市場油價 持續飆升等問題。然而,鑒于工業化國家與原油生產國在油價高企的原因上看法各異,產油國和消費國能否在這次會議上商定出平抑油價的一致對策,目前尚難預料。
工業化國家認為,導致油價上升的根本原因是供應不足,因此歐佩克應提高產量;但歐佩克則堅持 認為,當前市場供應充足,油價飆升是非歐佩克所能左右的原因。本月12日,歐佩克輪值主席、阿爾及 利亞能源和礦業部長哈利勒重申,歐佩克“不考慮增加原油產量”,因為目前原油供大于求,每天原油生產過剩約為50萬桶。
鑒于歐佩克近期增產無望,非歐佩克產油國也無過多的增產余地,加之中東、尤其是伊朗核問題等 地緣政治危機可能會再度激化,同時市場投機活動仍將活躍,而美元可能繼續疲軟,因此推動國際油價繼續上揚的動力依然存在。
歐佩克此次調低市場需求預測的主要依據是,國際油價高企及美國經濟減速不僅影響到今年下半年 美國的原油需求增長,也會對其他工業化國家的需求增長產生抑制作用。在此期間,盡管亞洲及中東地區的一些新興經濟體的原油需求增長迅速,但國際原油消費的總趨勢仍將會有所下降。
此外,歐佩克重申了國際原油市場上供求關系并未失衡的觀點,并再次強調,美元疲軟、地緣政治 危機以及原油市場上的投機炒作才是推動油價飆升的最重要因素,而“當前的油價水平并不是供求關系的真實反應”。
為應對美國經濟增長減速、刺激經濟發展、挽救金融危機,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自去年9月開始大 幅度降息。這一舉措也同時推動了大量金融資本流向原油期貨市場。有數據顯示,目前進入國際原油期貨市場的資金已由2004年初時的500億歐元猛升到了2500億歐元。
分析人士認為,正是由于這場原油期貨炒作之風,從去年夏季開始,地緣政治局勢、美元匯率甚至 天氣變化等任何風吹草動都成了投機商炒作的由頭。他們利用各種市場消息在原油期貨市場上低買高賣 。這種以獲利為目的的交易不僅極大地刺激了油價上揚,更是放大了國際原油市場走勢的不確定性。
持續高漲的油價已經使得原油主要消費國難已承受,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對原油的需求已連 續3年下滑。面對高油價,不少國家已經開始調高成品油價格。燃料油漲價對原油消費的抑制作用將會更加顯現。
伴隨著高油價產生的后果是消費者負擔加重、個人消費受到抑制、企業成本增加和通貨膨脹加劇。 這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并將打擊產油國自身的經濟利益。
本月22日,沙特阿拉伯將舉行由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參加的能源會議,討論國際市場油價 持續飆升等問題。然而,鑒于工業化國家與原油生產國在油價高企的原因上看法各異,產油國和消費國能否在這次會議上商定出平抑油價的一致對策,目前尚難預料。
工業化國家認為,導致油價上升的根本原因是供應不足,因此歐佩克應提高產量;但歐佩克則堅持 認為,當前市場供應充足,油價飆升是非歐佩克所能左右的原因。本月12日,歐佩克輪值主席、阿爾及 利亞能源和礦業部長哈利勒重申,歐佩克“不考慮增加原油產量”,因為目前原油供大于求,每天原油生產過剩約為50萬桶。
鑒于歐佩克近期增產無望,非歐佩克產油國也無過多的增產余地,加之中東、尤其是伊朗核問題等 地緣政治危機可能會再度激化,同時市場投機活動仍將活躍,而美元可能繼續疲軟,因此推動國際油價繼續上揚的動力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