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為嚴防經濟大起大落、促進經濟穩增長,遼寧省常務會議近日研究制定了《促進當前經濟穩增長的十五條措施》和《關于進一步促進投資增長的若干意見》。記者就此采訪了遼寧省經信委、石化協會及重點石化企業。他們表示,這些政策措施對石化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非常及時和必要,尤其對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有著推動促進作用。
遼寧此次出臺的穩增長“15條”包括:一是增加有效投資;二是扶持企業發展;三是擴大企業銷售;四是加大技術改造貼息力度;五是緩征涉企收費項目;六是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七是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八是努力開拓消費市場;九是培育信息消費;十是穩定房地產市場;十一是鼓勵擴大出口;十二是推進企業并購引進先進技術;十三是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十四是強化金融保障;十五是加快財政支出進度。
遼寧省經信委石化處有關人士認為,當前遼寧省石化產業發展遇到了一些困難,此次出臺的這些政策措施非常及時,希望省內石化企業積極利用新政策,保持定力,迎難而上,善于作為。
遼寧省石化協會常務副會長柴利榮告訴記者,在這些措施中,技術改造貼息尤其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對遼寧石化行業產品質量、能耗、設備、環保安全等方面的改造提升都有很大促進作用,有助于培育一批技術先進、成長性好、填補空白的產品和企業。柴利榮表示,在當前特殊復雜的形勢下,石化行業應鼓勵企業并購海外科技型企業,從國際市場獲得優質技術資源;通過改制釋放內在活力,進而提升盈利水平和競爭力。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遼寧石化行業對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創新升級深有體會。依靠高新技術,遼寧奧克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環氧乙烷深加工企業,遼陽華興成為亞洲最大的日用化學品原料生產企業,營口向陽的聚烯烴催化劑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80%,沈陽科創生產的高效、低毒、環境友好型農藥在國內占有重要地位,遼寧惠發天合自主研發的氟碳醇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鞍山七彩的高檔染料、顏料、中間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營口三征的三聚氯氰生產能力居亞洲首位。遼寧省石化協會和企業負責人均表示,遼寧省繼續加大技術改造貼息力度,一定能帶動企業和各地籌集投入更多資金,推動全省石化行業的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
正在發展建設中的遼東灣新區石化企業對增加有效投資、鼓勵兼并重組等措施感到備受鼓舞。盤錦和運新材料公司、盤錦北方瀝青燃料公司和臺灣長春企業集團盤錦化工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政策措施將為公司后期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提供保障。有了政策推動,今年遼東灣新區固定資產投資有望實現同比增長20%;產業結構調整還將推動出口結構升級,園區外貿出口今年有望突破1億美元大關。
此次同時出臺的促進投資增長若干意見,涉及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拓寬重點投資領域、積極引進域外資金、營造良好投資環境等7個部分,共計20條措施。
新聞鏈接
上半年遼寧石化業效益下滑
7月9日,記者從遼寧省石化協會了解到,由于大宗石化產品市場需求低迷,產能過剩矛盾凸顯,大部分產品價格低位下行,上半年全行業經濟效益水平下滑。
統計顯示,全省規模以上石化企業2131戶,上半年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同比回落7.5個百分點,低于全省工業4.8個百分點。四五兩個月增加值均為負增長。同期,大部分產品產量同比下降,重點企業產銷率降低。全省31戶重點石化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3.9%;完成工業銷售產值同比下降6.8%;產銷率同比下降7.3個百分點。上半年,全省調度的12種重點石化產品中,價格同比下降的有6種,價格環比下降的有6種;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下降,較去年同期下降達21.1個百分點。
隨著國內新增煉油產能的不斷釋放,成品油市場出現供大于求的趨勢,而遼寧地區的煉油產能規模大、市場容量又有限,致使各煉廠成品油庫存量不斷增大。煉化行業成為全省石化業困難經營的最典型代表。
據悉,今年以來,遼寧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速繼續保持在了合理區間,但主要指標增速放緩,工業下行壓力繼續加大。
新聞快論
投資務必有效
綜觀此次遼寧省出臺的穩增長組合拳,不難看出投資依然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乍一看,似乎依然是新瓶裝舊酒,沒有跳出經濟一降速就促投資的老套路、舊循環。但仔細琢磨,新政確實有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值得期待。
遼寧穩增長的一系列措施,從石化產業的角度來看,亮點至少有兩個:一是增加有效投資,尤其是要加大技術改造貼息力度,通過提質增效的投入促產業轉型升級;二是幫扶企業解決眼前的困難,緩征涉企收費項目,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減輕企業負擔。其中的投資,與之前相比大不同的是強調了“有效”。
什么是有效的投資呢?在諸多傳統行業技術雷同、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重復上項目進一步激化產能過剩矛盾肯定不是有效投資,這方面企業吃的大虧、栽的跟頭已很慘痛。投向傳統產業的技術進步、結構調整、降本增效、安全環保等可持續發展的要務,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未來發展先機,這樣的投資才是真正有效的投資。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追求沒有水分、實實在在的增長,而在投資方面,最好的標準就是投資的有效性。傳統產業深層次挖內涵,新興產業高起點拓外延,應成為投資務必有效的重要原則和方向。
此外,東北老工業基地是共和國工業長子,當前黑龍江和吉林面臨著與遼寧相似的境遇。面對今年以來經濟增長“失速”的問題,東北三省除了各自找出路,還有賴于國家、各地統籌謀劃。東北三省石化產業休戚與共,同樣需要共扛困難、共用資源、共享經驗、共同前進。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