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Petro China,簡稱:中石油)立志明年在頁巖氣產量方面趕上主要對手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簡稱:中石化)。這兩家公司都急于實現中國政府提高頁巖氣產量的要求。
頁巖氣是一種非常規化石燃料,它已徹底改變美國能源業的格局。這種廉價的天然氣不但降低了美國的能源價格,還幫該國減少了對能源進口的依賴,令中國政府的經濟規劃者羨慕不已。但中國迄今在這方面卻沒有取得類似成就。一個原因在于,中國地質狀況更為復雜、法律和管道基礎設施也不那么發達;批評人士認為,還有一個原因是,占市場主導地位的國有油企“拖后腿”。
中石化目前在中國頁巖氣領域占據領先位置,它對自己在四川涪陵區塊取得的初步成果作了高調宣傳。中石化擬到2015年底時在涪陵區塊建成50億立方米的產能,在明年全國65億立方米的目標產能中占據最大份額。
中石油副董事長汪東進周四表示,公司的頁巖氣發展較中石化晚了約一年半時間。他補充說,位于西南地區的磨溪氣田的工作也分散了中石油的注意力。
中國政府最近掀起一場反腐敗調查,給中石油管理層造成沉重打擊,前能源和安全“沙皇”周永康也因此倒臺。與此同時,改革派人士威脅要改造中石油和中石化主導的國內能源業,對這兩家公司也造成了震動。
汪東進表示,中石油計劃明年生產26億立方米頁巖氣,這個數字遠高于今年1億立方米的產量,也高于官方為該公司設定的2015年產量目標(即15億立方米)。
這兩家公司對頁巖氣煥發出新的熱情之際,今年上半年,中國天然氣需求增長近9%。中石油表示,這與成品油需求增長不足4%形成反差。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這里化工市場的低迷和成品油的日益過剩,拖累了上述兩家公司上半年的煉油業務。總體而言,今年上半年它們的利潤增長符合分析師的預期。
這不僅反映出經濟增長放緩——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7.5%——還反映出經濟結構的改變。服務業現占中國經濟的一半左右,建筑、鋼鐵和煤炭等高耗能產業則增長乏力,導致柴油等運輸用燃料需求減少。
今年頭7個月中,中國有3個月成為成品油凈出口國,逆轉了為滿足高速增長的經濟而多年持續進口的局面。今年上半年,中國全國柴油需求萎縮了0.6%。
除了需求放緩,煉油企業在較富裕沿海地區面對的競爭也有所加劇,原因包括它們自身的擴張,“小作坊”式的獨立煉油廠的持續生產,以及國有化工貿易商中化集團(Sinochem)在泉州新建成的一家大型煉油廠的投產。
分析師表示:“亞洲市場已(為中國柴油和汽油出口)作好了準備。”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