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發布的《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中,與之前的征求意見稿相比,國家發改委將煤化工項目“踢出”。
在征求意見稿中,新疆、內蒙古、寧夏、山西、甘肅、青海、貴州和云南,都列入了煤制烯烴、煤制甲醇項目,公布的終稿中卻被一律取消。
此外,該目錄還不鼓勵煤炭生產能力擴張。在征求意見稿中,原本將和田、喀什、克州、博州、阿勒泰地區以及巴州的且末、若羌、和靜地區,年產規模30萬噸以及以上煤炭開采項目列入鼓勵類別,在終稿中也被取消。
新疆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寧說,不列入目錄,并不代表新疆不發展煤化工項目,而是本身比如煤化工、石油化工在新疆的比重很大,目錄旨在是要調整新疆的產業結構。
作為我國煤炭資源儲量最豐富的省區,2011年起,新疆就成為全國第十四個大型煤炭基地,并投入巨資重點建設了準東、伊犁等5大煤炭煤化工基地。截至去年年底,新疆已核準煤制氣項目規模達到435億立方米,實現現代煤化工產業的新突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改委主任張春林表示,在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上,未來新疆還將加快“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和儲備基地、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大型風電基地和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建設,形成優勢比較明顯的能源密集型產業承接轉移聚集和進口資源加工區。
目前,在煤化工領域,新疆已開展煤制氣、煤制油等項目。然而不容忽視的事實是,西部地區的煤炭開采和利用技術多數比較粗放,在不具備高級生產要素的情況下,難以調整經濟結構并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王寧說,而新疆作為“煤炭”大省,要想在煤化工領域更快發展,就必須要革新產業鏈生產工藝,堅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受訪化工專家表示,西部企業應關注煤化工重大前沿技術動向,為轉型升級做好儲備。西部地區煤制烯烴項目終端產品大多是聚乙烯和聚丙烯,產品結構單一,其實風險很大?,F代煤化工發展不要跟風,應在乙烯和丙烯配套產品時多考慮未來市場潛力,開發精細化工等附加值高的前沿產品。
這位專家還建議煤制甲醇企業向下游深加工找出路。如下游衍生物聚甲氧基二甲醚(DMM3-8)、二甲氧基甲烷等,至少有2000萬~3000萬噸的市場空間;甲苯、二甲苯等依賴進口。另外,我國甲醇制芳烴技術已經突破,也可以消化甲醇產能。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