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緬甸駐華大使、現任緬中友好協會主席的吳盛溫昂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明確表示,中緬油氣管道緬甸段并未遭到緬甸民眾破壞,中國在緬投資項目只有密松電站停工。
去年以來,有媒體報道稱緬甸國內出現反華情緒,大量中國在緬投資項目陷入麻煩,其中包括中緬油氣管道。吳盛溫昂對此予以駁斥:“在緬中兩國合同范圍里,到目前為止,除了密松電站以外沒有任何一個受到影響。”
關于中緬輸油管道,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云南省已經進入“緬氣時代”。2013年11月6日開始,該省玉溪市通過油氣管道最先用上了來自緬甸的天然氣。今年5月28日,中國貴州省都勻市也用上了通過中緬油氣管道輸送的緬甸天然氣。
中國約五分之四的原油進口需要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但該片海域復雜的國際關系和頻繁的海盜出沒,使得中國開始尋找新的安全能源通道。
緊鄰中國云南的緬甸,其天然氣儲量位居世界第十,已確定的天然氣儲量為25400億立方米,已確知的原油儲量為32億桶。此前,緬甸天然氣主要面向泰國和印度市場供應。
2004年8月,云南大學能源專家吳磊等三人提出《關于修建從緬甸實兌到昆明輸油管道的建議》的研究報告,建議修建一條打通印度洋的油氣管道—起于緬甸實兌港,終點為云南昆明。其中,天然氣主要來自緬甸近海油氣田,原油主要來自中東和非洲。
這一項目從提出到實施,對中國“打通”印度洋通道,保障能源運輸安全,破解“馬六甲困局”意義重大。云南省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陳利君認為,中緬油氣管道使中國又多了一條能源運輸線,能分散能源運輸單一的風險。
經過6年的談判,2010年6月,中緬油氣管道境外段開工建設,這是一項由中國、緬甸、韓國、印度四國六方投資建設的原油、天然氣雙管并行的管道工程,其中天然氣管道起于緬甸皎漂,途經若開邦、馬圭省、曼德勒省等地,由南坎進入中國云南,并跨越云南、貴州、廣西和重慶4個省區市,2013年10月20日全線建成投運。按照設計規劃,該油氣管道每年將向中國輸送2200萬噸原油和120億立方米天然氣,緬甸藉此成為“亞洲的新十字路口”與“商貿樞紐”。
緬甸副總統吳年吞在中緬天然氣管道緬甸段通氣儀式上指出,這條管道將會使緬甸的經濟發展、工業化和電氣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如今,云南省省會昆明市已啟動天然氣置換人工煤氣的工作,并計劃到2016年底完成現有焦爐煤氣用戶90.3萬戶向天然氣的全面置換,位于該市近郊安寧的中石油1000萬噸煉油項目亦在緊張建設。
吳盛溫昂表示,中緬山水相連,胞波情誼源遠流長。即使2015年緬甸大選之后,雙方的友好關系亦不會受到影響。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