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寒冬依然在繼續,煤炭資產被不少涉煤企業視為“燙手山芋”。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國電集團”)近期就頻頻拋售煤炭資產。
12月初,山西陽煤寺家莊煤業有限責任公司40%股權以掛牌價5.34億元轉讓,轉讓方是國電集團旗下的國電燃料有限公司。此前,國電燃料有限公司曾先后三次降價拋售所持平煤長安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股權。
記者從北京產權交易所查詢到,在這之前的10月15日和16日兩天里,國電集團也曾掛牌轉讓旗下的兩項煤炭業務。
但與頻繁轉讓煤炭板塊項目的國電集團不同的是,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中不乏逆市加碼煤炭業務者。根據自身不同的戰略需求與判斷,五大發電集團正在煤炭領域做加減法。
今年7月份,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以下簡稱“華電集團”)引入民資啟動了榆林百萬噸煤基芳烴項目。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投”)在煤炭業務上的表現也頗為積極。2014年6月,中電投年產60億立方米霍城煤制氣項目在霍城縣開工奠基。
剝離煤炭資產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經營壓力的加大,電力企業成為各大產權交易所中拋售旗下煤炭企業股權的“常客”。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中,國電集團是“常客”之一。
國電旗下煤炭資產最近的一次掛牌是在12月4日,國電燃料有限公司以掛牌價5.34億元轉讓山西陽煤寺家莊煤業有限責任公司40%股權。這家被轉讓的公司業績不佳,2013年度虧損2.56億元,今年前8月虧損2.92億元,所有者權益也從2013年度的4.28億元驟減至1.56億元。
國電燃料在轉讓寺家莊煤業的股權之前,在今年4月第四次掛牌轉讓平煤長安能源開發有限公司30%股權,掛牌價降至13.59億元。為了急于找到新下家,國電燃料對該部分資產已連續降價三次。
不僅是旗下的國電燃料,北京產權交易所信息顯示轉讓方為“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下屬某國企”的公司在2014年10月15日和16日先后掛牌轉讓“某國營煤礦有限公司持有的產能提升改造工程在建項目”和“某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
國電整合旗下煤炭資源正在提速,在煤炭板塊的戰略也隨著市場的變動而有所改變。早在2008年,國電集團獲準進行煤炭資源的開發,逐步加大了對煤炭行業的投資。在隨后兩年里,國電集團煤炭產業迅速發展,“三片一線”布局也漸漸完善,煤炭儲量和產量快速增長,國電集團逐步向綜合性能源集團戰略轉型。
然而,受制于煤炭行業的整體下行,2013年以來,國電集團煤炭板塊業務有所減少。根據其最新的跟蹤評級報告,國電集團煤炭業務波動下降,2013年實現煤炭板塊收入190.24億元,同比下降40.98%。2014年前三個月,煤炭業務的收入僅有13.6億元。
實際上,不僅是國電集團,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剝離千億煤化工項目的舉動也曾在行業內引發關注。華電集團也正計劃壓縮煤炭投資,華電集團提供的公司投資支出計劃表顯示,2014年煤炭板塊的投資支出計劃為60億元,而2015年和2016年均較少至50億元。
投資方向分化
華電集團雖計劃在未來兩年內逐漸減少煤炭板塊的投資支出,但今年其仍有加碼煤炭業務的動作。
12月9日,華電集團旗下華電能源就發布公告稱,擬出資2.8億元公司決定收購鶴崗東興集團公司持有的北京優邦投資有限公司80%股權。后者旗下長發煤礦項目煤炭工業儲量3223.68萬噸。
除此之外,2013年底,華電集團就曾參與購買龍源公司100%股權,旨在構建煤炭經銷平臺,形成以省內、蒙東及周邊國家煤炭資源為基礎,面向東北三省的經營布局。緊接著今年7月份,華電集團引入民資啟動了榆林百萬噸煤基芳烴項目。
中電投在煤炭業務上的表現也算得上“積極”。今年6月份,中電投年產60億立方米霍城煤制氣項目在霍城縣開工奠基。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477.3億元,占地約742公頃,總規模每年生產60億立方米天然氣,分三期建成。
與華電集團逐年減少的煤炭支出截然不同,中電投在未來一年還將加大投資。2013年中電投煤炭板塊投資支出為63億元,2014年計劃增至65億元,2015年計劃提升為70億元。
華能集團今年的煤炭項目也有所進展,據國家能源局12月9日發布的消息,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投資建設的甘肅沙井子礦區馬福川煤礦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核準,煤礦建設規模500萬噸/年,配套建設相同規模的選煤廠,項目總投資50.90億元(不含礦業權價款)。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