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大型煤企下調4月份報價后,大量煤炭生產和貿易企業相繼“跟跌”,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再現“十三連跌”。分析認為,當前煤價下行趨勢難改,煤企轉型迫在眉睫。
4月8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459元/噸,環比下跌10元/噸,跌幅驟然擴大,再度創下“十三連跌”,年內累計跌幅達66元/噸。
大秦線春節集中檢修的利好之下,部分大型煤企4月份大幅下調煤價,影響了市場信心,大量煤炭生產和貿易企業“跟跌”甚至“超跌拋售”,是本期指數加速下跌的主要原因。
2014年七八月份,處于煤炭消費旺季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也曾上演一輪“十三連跌”,并創下482元/噸的2014年最低值。隨后,在一系列脫困政策利好下,煤價開始回升。
然而,由于需求不足、庫存高企,目前環渤海煤價指數較去年最低值,還低23元/噸,且下行壓力不減。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全國重點電廠存煤6281萬噸,已降至2011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但存煤可用天數仍在20天左右。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煤價不斷探底,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在煤炭生產、運輸能力雙雙過剩,水電等清潔能源不斷發力的背景下,期待政策“救市”已不現實,煤企應主動轉型,加強“自救”。政策層面,當務之急在于建立和完善落后產能的退出機制,切實遏制煤礦超能力生產等違規違法行為。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