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10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的2015石化產業發展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本次大會以面向“十三五”——中國石化行業的創新發展為主題,總結分析石化行業面臨的新形勢和新問題,探討行業“十三五”發展環境和投資機會,引導行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李壽生在大會主題報告中探討了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發展目標及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他指出,“十三五”是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調結構、轉方式的關鍵時期,行業發展將面臨經濟效益有待提高、產能過剩矛盾突出、資源環境約束強化、創新驅動能力不足等一系列矛盾和挑戰。
圖為李壽生做主題報告(遲媛 攝)
李壽生表示,站在“十三五”行業發展的新起點,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應定位在從世界大國向世界強國跨越。為實現這一跨越,行業發展戰略應由“跟跑型”轉向“領跑型”,或者“跟跑型”和“領跑型”的混合型。
李壽生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現戰略是實現“十三五”行業發展目標的關鍵變量。“十三五”期間,石油和化學工業的自主創新必須在整體規劃的前提下,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集中力量、突出重點、協同推進,力爭在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競爭能力提升上取得顯著突破和進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要大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努力搭建好行業創新平臺,著力培養創新領軍人才。
大會現場,石化聯合會再次發布石化行業產能預警報告。2014年石化行業產能快速增長勢頭基本得到遏制,新增產能明顯減少,落后產能加快退出。預計2015年,石化行業投資增長繼續放緩,產能增長速度進一步降低,落后產能退出逐步加快,部分行業產能或將出現負增長。
記者了解到,2013年,石化聯合會組織開展了煉油、甲醇、氯堿、純堿等多個行業的調研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化解產能過剩的研究報告。為探索建立化解產能過剩的長效機制,在2014年的石化產業發展大會上,石化聯合會第一次發布石化行業產能過剩預警報告,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受到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及企業的肯定。
大會還探討了進口原油使用管理,低油價下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發展,“十三五”時期高端化學品、現代煤化工、行業節能減排以及科技和裝備的發展戰略等議題。
來自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相關部門的領導參加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來自相關政府部門、專業協會、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的600余名代表參加了大會。
大會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潤生主持。(記者 遲媛)
圖為大會現場(遲媛 攝)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