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和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日前發布《關于做好2015年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關于嚴格治理煤礦超能力生產的通知》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2020年)》三份文件。文件明確今年我國擬淘汰煤炭行業落后產能7779萬噸,淘汰煤礦數量1254座。
文件稱,將開展嚴格治理煤礦超能力生產專項活動,營造市場公平競爭環境,促進煤炭行業脫困。
文件認為,超能力生產是煤礦安全重大隱患,同時會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加劇煤炭供需失衡矛盾。為此,文件提出,各產煤地區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堅決打擊煤礦超能力生產等違法違規生產行為,有效規范煤礦生產秩序。
文件明確,所有生產煤礦必須按照公告生產能力組織生產,合理安排年度、季度、月度生產計劃。煤礦全年產量不得超過公告的生產能力,月度產量不得超過月度計劃的110%;無月度計劃的,月度產量不得超過公告生產能力的1/12。企業集團公司不得向所屬煤礦下達超過公告生產能力的生產計劃及相關經濟指標。
“近幾年我國煤炭價格‘跌跌不休’,其根源在于產能的嚴重過剩。”相關產業人士認為,在過去被喻為“黃金期”的10年間,煤炭投資逐年增長,新建煤礦不斷增多,形成并釋放了一大批新的煤炭產能,產能建設超前隱患十分嚴重。
市場人士認為,在煤炭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國家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是優化煤炭產業結構的重要手段,是控制煤炭總量的重要舉措,對轉變煤炭發展方式、提高煤炭生產力水平會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今年以來,煤炭價格加速下跌,整個煤炭行業都面臨脫困轉型的問題。“國家最近出臺煤炭清潔利用計劃,有助于提高我國煤炭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為煤炭企業的戰略轉型指明了方向。在我國大力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大背景下,煤炭的清潔利用對于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節能減排目標的提升都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銀河期貨煤炭研究員于潔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嚴格治理煤礦超能力生產,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供給,有利于緩解目前嚴重過剩的局面。
不過,在汾渭能源煤炭研究員王旭峰看來,現在煤價偏低,煤礦已經沒有擴產的沖動了。因此,兩部門陸續出臺的政策對煤炭市場的提振作用有限。
市場人士認為,破解煤炭困局、化解產能過剩不僅需要政府“看得見的手”,更需要市場“看不見的手”,每一輪價格的下跌其實都有助于實現煤炭企業的優勝劣汰。通過“刮骨療毒”,以“瘦身”來換取煤炭產業“強身”。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