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后,5月10-16日,首屆“職業教育活動周”在全國開展,活動主題為“支撐中國制造 成就出彩人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活動周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發揮我國巨大人力優勢,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之舉?;ぢ殬I教育沐浴著國家政策的陽光雨露,有望迎來由量變到質變的躍升,助力中國化學工業由大到強的偉大事業。
石油和化工歷來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參與者和受益者。國家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化工職教聞風而動。就在首屆“職業教育活動周”期間,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由湖南省石化行管辦管理劃歸湖南省教育廳管理,升格為教育的主力軍和“正規軍”;河北省教育廳與天津市教委簽訂關于現代職業教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搭建產教對接平臺,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優質職業院校到相應的產業轉移地開展跨區域聯合辦學,探索組建跨區域職教集團。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劉望表示,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一定要堅持學校與企業緊密合作、良性互動,堅持創新辦學和科技支撐,堅持辦學特色、服務化工產業。據介紹,該院開發的熱法氯化銨的制取工藝、電化學振蕩反應應用于中藥鑒定的研究、MZ-1A型非線性化學指紋圖譜智能分析儀等項目,都是源于產業、服務于產業。此外,學校堅持開門辦學,為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近年來開展了云天化、湖南農藥等訂單培養項目20多個,年培訓企業員工8000多人次,為巴陵石化、湖南海利、興隆化工等企業培訓員工和技能鑒定服務25000多人次。目前,學校與省內外300余家大中型企業密切合作,建立了數千家企業的信息庫、300多個穩定的就業基地。
化工業內專家和教育界人士都認為,發展化工職業教育,有助于解決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又不愿去中小民營企業、不愿去生產一線,同時企業優秀職業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中國科學院院士鄭蘭蓀建議,要加快教育結構調整,破解教育和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絕大多數的地方化工類院校、化工專業院校應該往職業教育的方向走,要給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職業教育跟企業要有密切的聯系。
江蘇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朱信明指出,高職類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一直緊缺,但由于薪酬待遇、工作條件和環境與本科畢業生差別較大,制約了考生報考高職類學校的積極性,很多高職類院校出現了招生困難局面。要改變現狀,除了加強勞動價值觀教育之外,國家應當給予職業教育更多優惠政策,并出臺相關配套措施,引導和激勵用人單位適當提高高職類畢業生待遇、改善工作環境。
新聞鏈接:職業教育發展獲五大推力
國務院近期明確提出,必須多方合力吸引更多資源向職業教育匯聚,加快發展與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相適應、產教深度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培養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職業人才。
國務院確定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五項任務措施。一是牢固確立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位置,促進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激發年輕人學習職業技能的積極性。
二是創新職業教育模式,擴大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和調整、人事管理、教師評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辦學自主權。建立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打通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
三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大力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鼓勵中外合作。完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到職業院校擔任專兼職教師的政策。
四是引導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積極支持各類辦學主體舉辦民辦職業教育;探索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推動公辦和民辦職業教育共同發展。
五是強化政策支持和監管保障。各級政府要完善財政投入機制,分類制定和落實職業院校辦學標準,加強督導評估。健全就業和用人政策。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