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要著重強調創新,要貫徹落實國家戰略精神……”5月28日,來自工信部原材料司、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等單位的代表聚首中國化工報社,共同探討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潘愛華出席并主持會議。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助理張方指出,目前行業發展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即結構性短缺依然嚴重,乙烯大部分靠進口,乙二醇2/3靠進口,化工新材料40%依靠進口;部分傳統行業產能過剩,其本質是產業競爭力不強;產業布局集約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地市級以上石化行業的園區化率僅40%;安全環保水平還有很大差距。針對這些問題,該院提出了原料路線多元化、產品結構高端化、生產布局集約化、安全環保生態化四條解決路徑,以此促進行業整體發展。譬如,“十三五”末,實現關鍵原料和高端材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芳烴自給率由目前的50%提升至2/3左右,化工新材料自給率提升至80%;石化基地和煤化工基地建設實現優勢互補等。
中國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強調,行業“十三五”規劃不宜只是對行業規模做預測,而應把行業所處的環境、所面臨的困難等問題分析透徹,著重強調創新發展,關注配套發展、融合發展等問題,呼吁國家為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中國化工報社社長崔學軍建議,規劃在立足行業的同時,要關注行業秩序、產業秩序、市場秩序,與國際環境相融合;應強調對規劃內容落實的執法力度;把責任關懷寫入規劃。
中國石化聯合會產業發展部副主任王孝峰表示,希望行業“十三五”規劃能關注微化工改造傳統產業、產品應用創新、行業間融合等內容。
潘愛華在總結中指出,《中國制造2025》為石化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帶來了新的機遇。譬如將會有更多智能裝備助力化工行業轉型升級,煉化、輪胎、化肥等行業正努力實現智能制造;為化工行業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帶來了契機,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互聯網+農資將是貫徹《中國制造2025》精神的一個切入點,目前很多化肥企業積極性很高;為化工新材料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因此,行業“十三五”規劃,要最大程度地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精神,大力促進行業兩化深度融合,在全行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綠色制造,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
與會代表還建議,行業規劃還應關注自貿區建設、“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等帶來機遇,以及低油價下煤化工等產業的發展。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