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392萬噸石油,超過沙特的305萬噸。俄羅斯也隨之成為當月中國的最大石油供應國。6月,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簡稱俄氣石油)總經理久科夫表示,該公司今年將以人民幣結算的方式向中國供應大約100萬噸石油。他說,俄氣石油在今年前5個月已經向中國供應了大約40萬至50萬噸石油。俄氣石油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從事原油業務的子公司,其前身是阿布拉莫維奇的西伯利亞石油公司,該公司去年向中國出口了74萬噸石油。
這100萬噸石油應該是目前中俄貿易中最大一筆本幣結算交易——按照當時65美元/桶的油價計算,100萬噸石油總價值超過28億元人民幣。
從去年俄羅斯受到西方制裁以來,在石油天然氣出口中放棄美元結算始終是俄羅斯政府和主要油氣出口商所積極討論的問題。由于西方制裁,俄羅斯大型石油公司在融資和技術設備引進方面都受到限制,美元賬戶的安全風險加大,這都使俄羅斯被迫采用替代性貨幣,分散外匯風險。
去年10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就表示,俄羅斯將積極利用本地貨幣同中國和其他國家進行能源貿易結算。他當時透露,俄氣石油不久前嘗試了在石油出口中使用盧布。根據市場消息,俄氣石油公司去年同一家歐洲公司簽署了第一個用盧布結算的石油出口協議,總量為8萬噸,之后也開始在對華石油供應中使用人民幣。
在油氣貿易中采用本幣結算的問題上,俄羅斯國內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國際油價同美元綁定難以脫鉤,在能源出口中采用本幣結算反而增加了匯兌的成本;同時盧布在國際貿易中的流通量過低(低于1%),為了使國外公司用美元或者歐洲購買盧布以用于采購交易,俄羅斯央行還會增發貨幣,導致通脹進一步加劇。另一種從金融安全和國際金融秩序的角度看,則認為必須減少對美元的使用量。非美元的本幣結算賬戶能夠避開美國的監控,提高其他貨幣的使用量,也將進一步削弱美國的金融霸權。俄羅斯總統經濟顧問格拉濟耶夫還認為,在能源出口中采用盧布結算,能夠刺激俄羅斯經濟增長。在爭論中,由于俄羅斯政府和大型石油公司的支持,后一種觀點目前占了上風。久科夫去年4月就曾表示,該公司正討論在出口業務中將美元改為歐元或其他貨幣。
實際上,中俄兩國很早就開始在邊貿中推廣使用本幣結算,俄羅斯也是最早在外匯交易所掛牌交易人民幣的國家。但由于俄羅斯金融體系不完善,長期以來匯率波動頻繁,導致民間貿易不愿采用本幣結算,如果石油這樣的大宗商品也不采用的話,本幣結算在兩國貿易中的比例將一直偏低。但在西方制裁使俄羅斯轉向與亞太國家進行合作,以及中國大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情況下,雙方的合作意愿就越發顯得迫切了。俄羅斯總統辦公廳主任伊萬諾夫去年訪華時就曾表示,俄羅斯和中國能夠實現本幣結算,但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他強調,雙方都在為此努力。
努力的首先是兩國的金融監管機構。中俄政府有總理定期會晤機制,在過去幾年的金融分委會會議中,每年都會討論推動雙邊本幣結算、利用本幣開展項目融資和貿易融資合作等問題。兩國長期在本幣結算方面制定的程序和規則,已經為大規模實現本幣結算奠定了一定基礎,未來機制還將更加完善。
同時在努力的還有兩國的石油公司。俄氣石油已經實現了與中方在石油貿易中采用人民幣結算。俄羅斯石油公司為對華供應石油的主力,該公司總裁謝欽也支持石油貿易采用本幣結算。而和中方簽訂“世紀合同”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也表示,會在未來的天然氣貿易中部分采用人民幣結算。中方這邊去年就曾表示,對俄方采用本幣結算的想法積極支持。正如久科夫所說,俄氣石油的人民幣收入將用于從中國采購設備,如果能夠落實,這將進一步促進兩國能源合作的本幣結算。可以預見,未來幾年人民幣將在中俄能源合作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