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二季度,石油產業各項經濟效益指標均有所改善,扭轉了一季度全行業虧損的局面。隨著能源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加快,石油業有望釋放更多內生動力
二季度,國際油價低位反彈后趨穩,國內成品油價格隨之有所上調,受此影響,石油產業呈現企穩向好態勢。
中經石油產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2015年二季度,石油產業景氣指數為96.2,比上季度上升0.8點。中經石油產業預警指數為66.7,比上季度上升3.3點,繼續在“淺藍燈區”運行。
從企業生產、經營與投資狀況的變化細節看,石油產業各項經濟效益指標均有所改善,不僅行業景氣出現低位反彈,而且扭轉了一季度全行業虧損的局面,行業虧損面縮小,生產經營狀況明顯改善。石油產業整體呈現企穩向好態勢。
對此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解讀:
首先,整個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主要指標逐步回暖,呈現緩中趨穩、穩中有好的發展態勢。其中按可比價格計算,GDP一季度同比增長7.0%,二季度同比增長7.0%。尤其產業結構繼續優化: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高于第二產業5.8個百分點。內需結構也在進一步改善。就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和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從二季度的逐月數據看,呈現了逐步回暖、穩步小進的趨勢。這從國內宏觀經濟環境上,為石油產業整體企穩向好奠定了基礎。
其次,二季度國際原油市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低位反彈后趨穩,WTI較4月初上漲19%,布倫特較4月初上漲11%。4月國際原油價格漲勢明顯,而5月開始出現沖高乏力的跡象,6月上中旬原油價震蕩趨穩,月底再度趨低。受此影響,國內成品油價格在第二季度,曾連續3次提高,之后1次降低,整體呈現上漲。跟3月底相比,汽、柴價格分別上調8.47%、9.45%,由此奠定了石油產業各項經濟效益指標的全面改善,也扭轉了一季度全行業虧損的局面,拉動石油產業整體企穩向好。
再次,能源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的速度在加快、面積在擴大、深度在加強。繼3月21日《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發布后,一系列相關具體執行細則進入征求意見階段,石油產業準入放開的力度在加大。繼中國石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新疆啟動試點后,經國務院同意,7月7日,國土資源部對新疆6個石油天然氣勘查區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公開招標出讓。5月份,山東東明石化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標志著社會資本發展煉油業務最大的瓶頸——原油進口管制有所松動。上下游環節的兩大改革先后啟動后,油氣行業的改革將更加深入,2015年下半年將進入政策具體執行期和效果觀察期,而中游管道業務則有可能迎來新的改革契機。改革紅利不斷釋放將成為未來幾年油氣行業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
在看到石油產業整體呈現企穩向好的同時,下半年發展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仍面臨進一步下行的壓力,特別是能源消費強度急降,油氣消費增長乏力;伊朗核問題協議的達成等,為國際油價下行增加新的壓力;油氣體制改革紅利的釋放仍需時日;油氣產業投資的下降,天然氣供應過剩在持續。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