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北京市發布《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5年版)》。對此,北京金源化學集團董事長張和平,北京化學工業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劉文超等業內人士8月27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新版目錄,北京市今后不會再出現新的化工項目。而已有的生產型化工項目也必須加快改造提升的步伐,或者抓住合適的機會外遷轉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新版目錄從嚴禁限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行業,化工首當其沖。記者梳理發現,目錄將新建和改擴建紡織、石油加工、煉焦、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等項目列入禁止之列,意味著北京市從此不會再出現新的化工項目。
北京市經信委主任張伯旭指出,對于化工行業,北京市將圍繞就地淘汰、轉移疏解、技改升級三個方向穩妥有序推進調整優化。對已有項目技術有待提高的要抓緊進行技術改造,有一定的污染、效益也比較低下的企業要堅決淘汰、關停。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的北京,對化工行業而言將是科研、設計等業態以及央企總部基地,將主要體現為軟實力的發展,生產型業態會不斷淡化甚至最終消泯。為加快這一進程,地方政府應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政策,對化工企業和項目給予扶持,尤其在環保方面實施技改升級,實現達標排放。
張和平表示,京津冀一體化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過程中的產業轉移帶來了契機,但河北和天津的環境容量有限,面臨的環保和節能壓力也很大,特別是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發生后,公共安全問題被提到更高的層次。北京市的化工等產業要如何轉移、疏解出去,是一個很現實的難題。
為此,金源化學近年來一直在尋找疏解之策,公司從精細化工業務起步,再到環保、能源等領域,走出了一條持續轉型升級的路子。公司除在北京光機電產業基地建有工程技術中心外,還分別與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南京工業大學以及昊華工程公司戰略合作,在上海、重慶、山東淄博設立全資子公司或控股子公司,把生產性的業務提前疏解出去。
劉文超表示,北化集團“十二五”就在積極謀劃京內產業轉型和京外產業布局。其京內產業定位于發展都市特色化工產業,著重發展城市運行服務、貿易物流、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制品、社會化服務等業務板塊;京外產業布局有序推進,把在國內同行業具有比較優勢的制造業逐步向京外轉移,先后將阻燃工程塑料產業轉移到浙江,將聚氨酯黏合劑產業搬遷到河北、廣東和重慶,將染料靛藍生產基地搬遷到寧夏,BPS阻燃保溫材料項目在天津建成投產,高等級乳膠手套生產線在安徽落地。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