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氯堿企業向記者反映,“8·12”天津危化品倉庫爆炸后,政府對危化品的監管大幅升級。其“一刀切”的做法已經嚴重影響了氯堿企業的正常生產秩序。企業不僅原料和產品的正常運輸難以保證,而且產品出口也受到阻礙。這無疑給氯堿生產企業帶來了生產、人工和檢測等成本的增加,降低了產品競爭力,令本已不堪重負的企業雪上加霜。
新疆中泰化學外貿分公司董助黎楨告訴記者,近期,國家加強了對危化品的監管和整治力度,使企業燒堿出口受到極大影響。天津港的倉庫已經不接受危化品了,包括燒堿這種不很危險的危險品也不接受了,只能選擇別的港口出口。“無論是什么等級、危險程度如何的化學品,一概禁運。我們的燒堿產品在分類上只屬于8類危化品,沒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只是接觸性腐蝕,我們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區別對待,而不是一刀切。”黎楨說。
“天津是離我們企業最近的港口,運輸成本是最低的,現在轉往別的港口,成本明顯增加,每噸至少要增加20美元,折合100多元人民幣。我們一年總產能是200萬噸,其中有20%出口,一年的燒堿出口量近40萬噸,按一噸增加120元人民幣計算,僅轉港出口一項就要增加幾千萬元的成本。我們今年上半年只盈利幾千萬元,平時為了省錢都是一分錢、兩分錢地省。算細賬的話,企業根本吃不消,我們現在的出口壓力非常大。”黎楨無奈地表示。
“現在國內所有的危險品都不能‘挪窩’了,我們有好幾個產品的外運都受到了影響。水合肼的出口及在國內的運輸遇阻。我們的水合肼產量較大,因此受到的影響比較大。”宜賓天原進出品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楊澤清告訴記者。
據楊澤清介紹,除了水合肼的內外銷售困難,企業的電石外采也不順暢。他們除了能自己生產一部分電石外,還需要從西北地區外采。現在雖然能夠買到電石,但運輸、物流卻成了問題。“關鍵是在很多地方,即使你有運輸資質,也不讓你通行,亂罰款現象很嚴重,已經影響到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以前長江沿岸的危險品碼頭都可以進行水合肼產品的出口,但現在這些港口一律不接危化品了。整治危化品沒有錯,但化工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也得能運出去吧。”楊澤清說。
“在對危化品加強監管的過程中,一些地方簡單粗暴、一刀切的做法值得商榷。天津危化品事故發生以后,很多危險品站都不接受危險品倉儲和運輸業務,大家都怕擔風險,不允許危化品進站進港,也不許稱重和放置。實際上,這也是一種不作為、亂作為。加強危化品監管是全社會的一件大事,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和企業一道,快速完善相關規范標準,一定要強化科學監管、有效監管、依法依規監管。”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理事長羅云表示。
一家化工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有關部門對危化品的監管有點過度。他表示:“包括氯堿在內的很多基礎化工產品都是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但現在有些地方的態度是,你最好別在我這兒干,甚至恨不得取消基礎化工產業,這也是不可取的。按道理來講,應該是什么等級的危化品對應著什么樣的管理。如規定‘安全距離一公里’,就應該明確什么樣危化品、量多大的危化品要進行的‘一公里’的管理。而不能因為一家企業的違規違法,就懲罰所有遵章守法的合規企業。”
黎楨也表示,現在制定的危化品監管規則太過單一,不夠合理化,也不夠細化。而且現在幾乎沒有部門愿意牽頭去把它細化,希望國家能從政策上加以細化,并給正規企業一些支持,不能讓遵紀守法的化工企業太難過了。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