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頁巖氣開采將繼續穩步向前。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張玉清近日在“2015年中國氣體清潔能源發展與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表示,與美國相比,我國的頁巖氣占比還很小,但是已經實現了商業化生產。今年和去年相比有大幅度增長,“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潛力很大。
中石化副總地質師、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金之鈞介紹, 到今年年底,中石油將建成26億立方米頁巖氣產能,中石化已經累積生產了30億立方米的頁巖氣,基本上可以接近《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提出的65億立方米的發展目標。
金之鈞透露,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承擔了國家能源局的研究課題,對2020年的中國頁巖氣發展進行預測,到2020年頁巖氣產量應該在200億-300億立方米之間。
前兩輪頁巖氣招標評估
為了促進頁巖氣區塊的勘探開發,“十二五”期間,國土部分別于2011年6月和2012年10月舉行了兩輪頁巖氣探礦權招標。
其中第一輪采用邀請招標的方式,拿出4個區塊邀請6家石油或者煤層氣國企投標,中石化和河南省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各中一塊,另外兩塊流標;第二輪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83家各類企業參與共2萬平方公里的20個區塊招標,最終產生了19個區塊16家中標候選企業,其中中央企業6家、地方企業8家、民營企業2家。其中,華電集團拿到的區塊最多,國內四大石油公司無一中標。
金之鈞介紹,傳統的大型油氣公司基本上都流標,非油氣國企和民營企業進入,“我個人認為從市場繁榮的角度來講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作為技術人員,我認為頁巖氣的勘探存在巨大風險”。
金之鈞透露,到目前為止,前三年通過招投標進入勘探開發的頁巖氣區塊的企業,雖然企業投入力量各不相同,但目前都沒有取得太大收益。
不過,中國華電集團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總地質師雷懷玉對此并不認同。
雷懷玉對記者分析,“我們拿到的區塊都在勘探之中,沒有退出勘探的區塊。這些區塊都是空白區塊,由于沒有做過前期工作,所以勘探周期要長一些,國土部已經同意其勘探期由過去的3年延長至5年。”
“目前我們已經打完直井,正在進行評價。到2017年年底,才能準確判斷這些區塊的資源前景和開發價值,現在判斷其收益狀況為時過早。”雷懷玉分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分析,相比“兩桶油”已有的頁巖氣區塊,第二輪招標的區塊屬于資源相對較差的區塊。
“十二五”產量目標不能實現
金之鈞提醒,資本金不足的民營企業在進軍頁巖氣的過程中需要更加小心。美國通過中小頁巖氣公司發展起來的模式,中國不能完全照搬。
金之鈞分析,有人說美國的民營企業米歇爾能源公司是房地產起家,進軍頁巖氣成功了,最后以35億美元賣給了Devon能源公司。其實這個信息是有誤的。
“我詳細研究了米歇爾公司。米歇爾這個公司最早是在德克薩斯經營天然氣,中間涉足了一部分房地產。為了保頁巖氣,中期又賣掉了,仍然是經營天然氣的專業公司。它的技術力量、管理團隊都是很強的。”金之鈞解釋。
“美國中小型的頁巖公司都有這樣的特征:有很強的工作經驗、很好的技術水平,服務市場也非常到位。我們國內的公司還不能滿足這樣的條件。”金之鈞表示。
金之鈞建議,在現階段的高風險時期,應該是既有管理能力也有技術水平的國有企業領先。“我們歡迎民營企業參股、地方政府參與的發展模式,或許是當今高風險階段比較理性的選擇。”
目前,我國頁巖氣的產能確實主要由國有油企主導。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氣體清潔能源發展報告2015》,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頁巖氣產能達到32億立方米。
其中,中石化在重慶涪陵區塊開鉆頁巖氣水平井131口,完井112口,分段壓力82口,投產75口,形成了年產25億立方米的頁巖氣產能;中石油推進威遠-長寧和昭通頁巖氣規模建產,開鉆井96口,完鉆井41口,建成產能7億立方米;陜西延長石油推進陸相頁巖氣示范區產能建設,初步落實三疊系含氣面積250平方千米,頁巖氣地質儲量387.5億立方米,產能2000萬立方米/年。
金之鈞透露,中石化原計劃年底實現35億立方米的頁巖氣產量,但受到天然氣市場的抑制,這個計劃很難完成。
“根據我們估計,到年底中石油累計產量為15億立方米,中石化累計產量為30多億立方米,再加上其他企業的累計產量,全國總產量有望達到50億立方米的規模,這意味著《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提出的65億立方米產量的發展目標不能實現。”郭焦鋒分析。
雷懷玉表示,“十三五”及以后一段時期,傳統油氣之外的企業,在頁巖氣勘探開采上的貢獻會越來越大。
建議頁巖氣上游擴大開放
金之鈞透露,到2020年,中石油計劃生產頁巖氣100億-150億立方米,中石化的計劃是100億-130億方立方米。
“中石油和中石化再加上其他企業的產氣量,有望實現《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里面提出的2020年300億立方米頁巖氣的發展目標。”郭焦鋒分析。
金之鈞建議,“十三五”期間,應進一步加大資源評價的力度,摸清家底,這是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國家做各種規劃的基本依據。
金之鈞介紹,我國尚未開展全國范圍內的資源評價,不同單位用類比法和體積法對我國頁巖氣資源進行了初步估計,但相差較大。
其中,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09年對主要盆地作出的評價是10萬億-20萬億方立方米;中國工程院2012年用專家法對主要盆地和地區做出的評估值是10萬億-13萬億立方米;國土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2012年對全國陸域做出的評估25.8萬億立方米;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4年對全國陸域做出的評估是18.6萬億立方米。
同時,今年上半年,財政部已經明確“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對頁巖氣開采企業給予補貼,其中:2016-2018年的補貼標準為0.3元/立方米;2019-2020年補貼標準為0.2元/立方米。
“國內開采頁巖氣的熱情并未受到國際油價下跌帶來的太大影響。”郭焦鋒分析,目前頁巖氣井口成本大約在1.5元/立方米,還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實際上頁巖氣井口成本已經低于1.5元/立方米了,頁巖氣成本的核算要看全生命周期成本,到今年年底中石油和中石化就具備核算條件了。”雷懷玉分析。
不過,林伯強相對悲觀。“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的下跌,已經影響了美國頁巖氣開發商的投資熱情,中國的開發商也受到了很大影響。”
“國際油價已經傳導到了國內天然氣價格,今年4月1日國家已將各地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預計非居民用氣價最近將可能最高下調30%,頁巖氣投資開發的收益率會大大降低。”林伯強分析。
中石油規劃總院管道所副所長楊建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兩桶油和其他參與開發的國企受天然氣價格下調的影響不會太大,兩桶油可以在常規氣和頁巖氣產能之間進行調配,但是對民營企業影響可能會很大。
雷懷玉解釋,對石油國企以外的參與企業而言,最為重要的是期望能拿到品質相對較好的資源區塊,建議國家“十三五”能夠在頁巖氣區塊開放上更進一步,拿出更好的頁巖氣區塊給廣大的參與企業。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