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陜西省工信廳了解到,隨著神華集團榆神60萬噸烯烴項目建成,陜西煤制烯烴總產能將達到310萬噸,成為全國煤制烯烴第一大省。經過“十二五”的發展,陜西省化學工業產業規模快速壯大,預計2015年可完成工業產值1200億元,年均增長26.3%,是“十一五”末的3.2倍。在調整結構、科技創新、產業集群建設等方面卓有成效,為“十三五”期間化工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結構調整初顯成效
“十二五”期間,陜西省化學工業在現代煤化工和精細化工(精細化工是當今化學工業中最具活力的新興領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肥皂、香料到電子化學品及材料,精細化工產品種類多、附加值高、用途廣、產業關聯度大,直接服務于國民經濟的諸多行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各個領域。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已成為世界各國調整化學工業結構、提升化學工業產業能級和擴大經濟效益的戰略重點。像精細化工這樣的傳統工業的發展趨勢必定是越來越加重技術知識的密集程度,并與高新技術相輔相成。)等領域實施突破,培育發展化工新材料,著力推動產業由規模擴張向創新驅動轉變,由初級化工原料向下游產業鏈延伸,結構調整初顯成效。
在現代煤化工領域建成了4個大型煤制烯烴(煤制烯烴即煤基甲醇制烯烴,是指以煤為原料合成甲醇后再通過甲醇制取乙烯、丙烯等烯烴的技術。煤制烯烴首先要把煤制成甲醇,煤制甲醇技術也就是煤制烯烴技術上的核心。而煤制甲醇的過程主要有4個步驟:首先將煤氣化制成合成氣;接著將合成氣變換;然后將轉換后的合成氣凈化;最后將凈化合成氣制成粗甲醇并精餾,最終產出合格的甲醇。)項目,總產能達到310萬噸;建成煤炭間接液化、油煤共煉、煤焦油加氫、甲醇制汽油等四種不同工藝路線的煤制油項目10個,總產能達到300萬噸;在傳統煤化工領域建成一批甲醇、二甲醚、醋酸、1,4-丁二醇、合成氨、尿素、PVC、離子膜燒堿等項目;在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領域建成子午線輪胎(子午線輪胎是輪胎的一種結構形式,區別于斜交輪胎,拱形輪胎,調壓輪胎等,因為子午線輪胎的簾線不是相互交叉排列的,而是與外胎斷面接近平行,像地球子午線排列,因此得名。子午線輪胎的國際代號是“R”,俗稱為“鋼絲輪胎”。1946年,法國米其林輪胎公司試制生產了全世界第一條子午線輪胎。子午線輪胎結構合理,比斜交胎性能要優越,有很多優良的特點:耐磨及耐刺穿性能好;緩沖性能好,行駛溫度低;穩定及安全性能好,行駛里程及經濟效益高。)、γ-丁內酯、N-甲基吡咯烷酮、碳酸二甲酯、特種橡膠制品、OLED、納米涂料、納米粉體材料、環保氟制冷劑、特種助劑、新型水基農藥等。
多項科技創新成果國際領先
“十二五”期間,陜西省化工行業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重點在現代煤化工領域實施科技攻關,取得多項關鍵科技重大突破,在國際領域處于領先位置。
陜煤化集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世界領先的煤制甲醇制烯烴(MTO)一代、二代技術已被全國20多個大型煤制烯烴項目采用。二代技術烯烴單耗甲醇2.57噸,比一代單耗3噸甲醇下降了14.3%,轉化率國際領先?!兜碗A煤帶式爐氣化-熱解一體化工業化成套技術》國際首創,居領先地位,推進了低階煤定向熱解制高品質焦油與煤氣技術研發進程。甲醇甲苯烷基化制對二甲苯聯產低碳烯烴(PX)成套工業化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天元公司《低階粉煤回轉爐熱解制取無煙煤工藝技術》攻克了煤低溫熱解領域粉煤潔凈化分質利用關鍵性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富油公司的《中/低溫煤焦油全餾分加氫技術(FTH)》多產中間餾分油,被認定為世界首創,居領先水平,獲得2014年度國家能源科技進步二等獎。技術研究院開發的《甲醇制丁烯聯產丙烯工業化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延長集團靖邊能化園區示范項目利用渣油和煤炭的碳氫互補原理,實現能源的綜合利用,獲得聯合國清潔能源綜合利用示范企業認定。在煤油共煉、煤焦油懸浮床加氫(VCC)、F-T合成油、粉煤加壓提取煤焦油與制合成氣一體化(CCSI)、大型輸運床氧化(KSY)、煤化工節能環保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突破,并在“十二五”末全部完成中試和工業化試驗。
華電集團采用清華大學煤制芳烴技術,在榆林建成萬噸級試驗裝置,成功獲得運行數據,百萬噸級項目正在加快實施。
在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領域,陜西省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建成七氟環戊烷、OLED、納米高防腐涂料、N-甲基吡咯烷酮、子午線輪胎、特種橡膠制品等多個項目。
據了解,截止2014年底,陜西省化工行業中,延長集團獲得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陜煤化集團、華陸工程科技公司等32家單位獲得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
形成2個千億級化工產業集中區
“十二五”期間,陜西省化學工業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中率先發展、陜北跨越發展、陜南突破發展”的戰略,根據資源分布特點,始終把集群化發展、園區化推進作為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的重點,在加大力度推進園區建設、提高園區承載力的同時,注重引導產業向園區集中,形成產業聚集效應。
經過“十二五”的發展,陜西省已形成榆神、榆橫2個千億級大型現代化工產業集中區,并逐步培育建成了渭南、咸陽、楊凌、西安、延安、商丹、靖邊、蒲城、華縣、興平、寶雞、彬長等不同專業特色的12個化工產業園區。
龍頭企業榮登世界500強
“十二五”期間,陜西化工行業的龍頭企業延長石油集團和陜煤化集團等大型企業集團實現跨越式發展。
延長集團在2015年《財富》世界企業500強中以銷售收入313.91億美元(1934億人民幣)位列第380位,比2014年提升52位、比2013年首次入圍提升84位。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憑借上年度286.65億美元(1766億人民幣)的銷售收入首次榮登世界企業500強榜單,排名第416位。這兩戶不僅是陜西省僅有的入圍世界企業500強的企業,也使陜西成為西部地區唯一一個有兩戶企業同時榮登世界企業500強榜單的省份。
煤制烯烴領跑全國
在煤制烯烴(芳烴)方面,截止2014年底,陜西省共建成延長集團靖邊能化120萬噸、中煤集團榆橫60萬噸、陜煤化蒲城70萬噸3個煤制烯烴項目,產能達到250萬噸,占2014年全國煤制烯烴總產能的55%。隨著2015年12月神華集團榆神60萬噸烯烴項目的建成,陜西煤制烯烴總產能將達到310萬噸,成為全國煤制烯烴第一大省。此外,華電集團榆橫300萬噸煤制甲醇制100萬噸芳烴一期50萬噸芳烴項目將于2017年底建成投產。
煤制油方面,代表當今煤制油產業發展水平的煤炭間接液化、直接液化(油煤共煉)、煤焦油加氫制油、甲醇制汽油(MTG)等四種典型煤制油工藝的示范項目在陜西省全面實施。
陜西省陜煤化集團天元公司50萬噸煤焦油加氫制油項目、陜煤化集團富油公司12萬噸煤焦油全餾分加氫制油項目已于2010年后相繼建成投產,項目運行穩定,效益可觀,為陜西省發展煤制油產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15年,陜西省新建成投產四種典型煤制油工藝的示范項目6個,其中包括兗煤陜西未來能源公司我國首套100萬噸煤間接液化制油示范項目、延長集團安源公司50萬噸煤焦油全餾分加氫制油示范項目、延長集團靖邊45萬噸煤油共煉制油示范項目、延長集團榆橫15萬噸煤制合成氣制油示范項目、寶氮集團12萬噸甲醇制汽油(NTG)等項目。這6個項目使得陜西省煤制油總產能達到300萬噸,年可轉化煤炭約2000萬噸。
“十三五”陜西化工
形成2500億元產值
依托陜西省內油氣煤鹽綜合資源優勢、圍繞陜西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三個轉化”戰略,陜西省工信廳著力推進煤炭深度轉化,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做大做強現代煤化工產業,鼓勵發展精細化工產業,培育壯大化工新材料產業。努力將化工產業在“十三五”期間打造成為全省工業經濟六大支柱產業之一,力爭到2020年化學工業在石化工業中的占比達到40%。
未來五年形成4條主產業鏈
以“創新驅動、轉型升級、體質增效”為導向,以“規模化、園區化、集群化、生態化”為特色,進一步發展壯大現代煤化工產業,加大培育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產業力度,形成現代煤化工、基本化學品、化肥氯堿、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4條主產業鏈。
重點打造榆神、榆橫2個千億級化工基地建設,積極推進渭南、咸陽、楊凌、西安、延安、商丹、靖邊、蒲城、華縣、興平、寶雞、彬長等不同專業特色的12個化工產業園區。
積極鼓勵延長石油集團和陜煤化集團繼續做大做強做優,力爭到“十三五”末完成年銷售收入過4000億元目標,入圍世界企業500強榜單前200名。大力支持神華集團、兗礦集團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力爭到“十三五”末成為千億級企業集團。
化學工業形成2500億元產值
到2020年,化學工業形成2500億元產值規模,年均增長15.8%;完成增加值800億元,年均增長15.8%。完成甲醇1500萬噸,年均增長13.4%;煤制油1200萬噸,年均增長56%;煤制烯烴400萬噸,年均增長18.7%;新增煤制芳烴50萬噸。
建成重點項目約40個“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約4000億元,年均增長12.6%。建成現代煤化工、基本化學品、化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重點項目約40個?!笆濉逼陂g,陜西省繼續研究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大力支持重點企業加大科技投入,研發煤炭熱解提取煤焦油和液化制油技術,提高煤炭資源綜合利用率,規劃布局大型煤制油項目。預計到2020年,陜西省將建成煤制油項目約20個,煤制油總產能將達到1300萬噸,可轉化煤炭約1億噸,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
未來五年規劃建設陜西未來能化公司,建設榆橫二期400萬噸煤間接液化制油項目,河南龍成集團神木一期1000萬噸粉煤低溫熱解清潔高效綜合利用110萬噸焦油加氫制油項目等12個重點項目,預計完成總投資1330億元,可新增產值約770億元。
新建7個大型現代煤化工項目“十三五”期間,陜西省將在國家行業準入條件和資源配置許可的條件下規范、鼓勵發展煤制烯烴、煤制芳烴、煤制乙二醇和煤制氣等現代煤化工產業。重點支持華電、延長、陜煤化、神華、中煤、省燃氣等企業集團進行項目建設。新建成大型現代煤化工項目7個,完成投資約2400億元,達產后可新增銷售收入約720億元。到2020年,全省建成現代煤化工項目達到11個,其中煤制烯烴項目7個、產能550萬噸,煤制芳烴項目1個、產能100萬噸,煤制乙二醇項目2個、產能60萬噸,煤制氣項目1個、產能40億方,可轉化甲醇約1800萬噸,轉化煤炭5000萬噸,形成約1000億元的產值規模。
重點培育精細化工“十三五”期間,陜西省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產業將重點培育油氣化工和煤化工下游深加工專用特種有機精細化學品,重點發展煤化工專用催化劑、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高防腐特種涂料等產品,積極推進支持延長集團、陜煤化集團等新建項目及建成項目的達產達效。預計“十三五”期間完成投資215億元,建成12個重點項目,可新增產值約300億元。
重大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
圍繞“科技驅動、創新發展”的原則,陜西省在“十三五”實施科技成果的產業化發展。重點鼓勵延長集團碳氫研究中心煤油共煉、煤焦油懸浮床加氫(VCC)、F-T合成油、粉煤加壓提取煤焦油與制合成氣一體化(CCSI)、大型輸運床氧化(KSY)等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技術開發,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全部實現產業化。積極鼓勵陜煤化集團MTO三代技術、大型帶式爐和臥式回轉爐煤炭低溫熱解提取煤焦油和粉焦氣化F-T合成制油的研發和產業化發展,鼓勵陜西未來能源化工公司高溫F-T合成制油、河南龍成集團大型回轉爐低溫熱解制油等技術在陜實施產業化項目。鼓勵中小企業開發具有市場前景的特色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項目的實施。推動企業加大科技研發經費投入,創建企業技術中心,力爭在“十三五”末實現科技創新的新突破。
4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十三五”期間全行業科技投入約達到銷售收入的3%,形成一批重點領域重大科技攻關成果,科技成果產業化利用率達到20%。力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4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50個。
爭取煤化工廢水零排放
到2020年,節能和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萬元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比2015年下降約30%;環境保護方面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煤化工產生廢水力爭達到國家最新要求的零排放標準。
預計“十四五”投資超5000億元
延長集團和陜煤化集團等單位在“十三五”期間的多個大型現代煤化工項目將在“十四五”期間建成,這些項目的謀劃建設為陜西省化工產業后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預計“十四五”期間可完成投資超過5000億元,可新增產值超過2000億元。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