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三大國有控股上市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8日均公布了今年一季度業績。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一季度中石油凈虧損137.85億元,是該公司2007年A股上市以來首次凈虧損。中石化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66.6億元,相比于去年一季度21.7億元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07%。專注于油氣上游開發生產的中海油有限公司在H股上市,并未公布其利潤。其一季度未經審計的油氣銷售收入為246.4億元,同比下降30.7%。
中石油表示,隨著國際油價企穩和降本增效各項舉措的落實,一季度經營業績逐月向好,3月份營業收入較大回升并實現當月盈利。目前,公司資本和資產負債率穩定、自由現金流為正、財務狀況穩健。
2016年一季度,受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影響,“三桶油”均遭遇嚴重沖擊。以中石油為例,原油平均實現價格同比下降超四成,天然氣平均實現價格同比下降超兩成。
對于上游勘探開發業務占比較高的中石油來說,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是其虧損的主要原因。一季度中石油油氣當量產量3.9億桶,同比增長2.6%。盡管單位操作成本同比下降8.2%,但勘探與生產板塊經營虧損近203億元。
一季度中海油實現油氣凈產量逾1.2億桶油當量,同比增長5.1%。中石化實現油氣當量產量1.1億桶,同比下降2.7%,勘探及開發板塊經營虧損125億元。
對于加工原油近八成來源于進口的中石化來說,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意味著原油加工成本的下降。而今年年初國家為成品油價格調整設置調控下限,對于煉油業務占比較高的中石化來說,尤為利好。
今年1月13日,國家發改委宣布,為維持國內正常的原油生產,保證能源安全,促進節能減排和能源結構調整,對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設置調控下限。當國際市場油價低于每桶4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降低。由于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低位運行,1月13日以后,國內汽柴油價格連續六個調價周期未作調整。
受此影響,一季度中石化煉油板塊同比扭虧為盈,實現經營收益逾134億元;營銷及分銷板塊實現經營收益近77億元,同比增加近46%。中石油煉油板塊一季度實現經營利潤115億元;銷售板塊實現經營利潤約4億元。
面對國際油價大跌和利潤銳減,全球石油企業普遍減少資本支出,“三桶油”也不例外。中海油稱,已進一步削減全年資本支出預算。一季度資本支出近97億元,同比下降近四成。
低油價環境下,降本增效和改革創新成為“三桶油”戰略調整的主題詞。中石油稱,將堅持穩健發展,全面提質增效。持續優化油氣生產方案,努力增產增銷天然氣;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煉化業務盈利水平。
中海油首席執行官李凡榮說,面對行業環境變化和低油價挑戰,中海油將繼續堅持低油價下的經營策略,深化改革創新,推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進入二季度,國際油價出現回升態勢,國內汽柴油價格也迎來半年以來首次上調。中石油預計,全球石油市場供需仍將總體寬松,國內經濟回暖帶來的成品油市場復蘇、進口天然氣成本下降虧損減少等,為公司改善經營狀況創造有利條件。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