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正式發布《農藥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中國農藥工業將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創新發展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中心,進一步調整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減少環境污染,滿足現代農業生產需求,并提高我國農藥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農藥原藥企業數量減少30%,其中年銷售額在50億元以上的農藥生產企業達到5個以上,年銷售額在20億元以上的企業達到30個以上,著力培育2~3個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國內排名前20位的農藥企業累計銷售額達到全國總銷售額的70%以上。建成3~5個生產企業集中的農藥生產專業園區,到2020年力爭進入化工集中區的農藥原藥企業達到總數的80%以上。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會長孫叔寶指出,《規劃》的出臺為我國農藥工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十三五”農藥工業的發展,必須強化企業主體地位,鼓勵通過兼并、重組、股份制改革等,實現企業生產經營規模大型化;必須加大科研開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發展新品種、新助劑和新劑型,支持生物農藥發展,積極開拓非農業用農藥市場;必須加大環保投入,開發推廣先進適用的清潔生產工藝和“三廢”處理技術,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規劃》著重強調建設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以全面提高行業自主創新能力。要加強創制新品種的市場開發,加速創制品種的產業化進程,新開發品種的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和完善GLP體系及通過相關國際互認。到2020年,國內農藥創制品種累計達70個以上,國內排名前十位的農藥企業建立較完善的創新體系和與之配套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創新研發費用達到企業銷售收入的5%以上;農藥全行業的研發投入占到銷售收入的3%以上。
此外,到2020年農藥行業整體技術水平要實現較大提升,大型企業主導產品的生產將全部實現連續化、自動化;制劑加工、包裝全部實現自動化控制;大宗原藥產品的生產實現生產自動化和裝備大型化。
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是《規劃》著重強調的另一個重點。到2020年,特殊污染物處理技術將進一步提高和完善,“三廢”排放量減少50%;農藥產品收率提高5%,副產物資源化利用率提高50%,農藥廢棄物處置率達到50%;高效、安全、經濟和環境友好型制劑成為我國農藥制劑的主導劑型。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