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第二屆中國綠色輪胎安全周在山東青島啟動。活動期間,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發布了《輪胎分級標準》、《輪胎標簽管理規定》及輪胎標簽式樣,中國輪胎分級正式進入自愿實施階段。就相關問題,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理事長,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柴永森,現場接受了媒體專訪。
標簽制度可推動質量標準
媒體:中橡協選擇在這個時候實施輪胎標簽制度,有哪些方面的考慮?
柴永森:實施輪胎標簽制度,是積極響應國家供給側改革號召的體現,也是為了實現從創造有效供給到創造新的需求。
中國很多產品的制造水平,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是為什么還會出現很多中國人到海外買馬桶蓋、電飯煲的情況?
主要原因是中國的質量標準跟國外的不一樣,或者說沒有標準限制。再加上很多企業沒有品牌意識,甚至連服務也沒有。
媒體:對于行業發展,輪胎標簽制度會有哪些促進作用?
柴永森:這次標簽制度,主要是在滾阻(油耗)、濕滑(安全)、噪聲(舒適)三方面,有了明確的分類標準和準入制度,而且分類標準跟歐洲一致。
這個標準實施后,應該會起到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第一,比較好地解決了人們崇洋媚外的思想,因為標準一樣、質量一樣。
第二,可以促進企業重視研發,銷售高標準、高質量的輪胎。
第三,可以節省企業的開發資源和開發費用。
第四,可以盡快淘汰一些落后產能和產品,加速創造中國人的世界名牌。
媒體:雙星在輪胎標簽方面有哪些行動?
柴永森:為了響應這一制度實施,雙星將在近期率先投放綠色安全輪胎。
我們把這款輪胎命名為“狂野大師”。它在符合綠色標簽制度之外,還增加了適合中國用戶需要的耐刮、耐撞、耐刺扎獨有性能。
“生態圈”有創新意義
媒體:雙星的“服務4.0”和“工業4.0”,在輪胎行業可謂獨樹一幟。為什么要建立這兩個“生態圈”?
柴永森:“服務4.0”是汽車后市場生態圈,“工業4.0”是制造生態圈。
雙星建立這兩個生態圈,是由中國輪胎行業的現狀,以及雙星二次創業、創世界名牌的目標決定的。
媒體:與傳統的銷售和服務模式相比,“服務4.0”有哪些創新性?
柴永森:中國輪胎業傳統的產品代理模式,阻隔了企業和用戶的交流,更不可能及時發現用戶需求。
其結果就是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價格越來越低、質量越來越差。
而雙星的“服務4.0”生態圈,顛覆了傳統的代理模式,實現與用戶零距離交流,并由“賣產品”轉到“賣服務”。
即由賣雙星輪胎到賣其他品牌輪胎,再到提供汽車后市場的產品和增值服務。
“服務4.0”不是電商
媒體:這個“服務4.0”與電商有什么區別?
柴永森:雙星的“服務4.0”生態圈,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商,也不是前期大家狂炒的O2O。
我們可以把它簡稱為O+O,即線上線下無縫對接、路上路下無處不在。
特別是線上的引流,不是靠低價和免費,而是靠線下和線上相互融合,提供優質服務。
實際上,用戶只要傳送一個信息,就可以實現交易、送貨、安裝、充氣、動平衡等,并可享受其他的增值服務。
媒體:這種模式對其他企業來說,有可以借鑒之處嗎?
柴永森:雙星輪胎建立起企業獨有的后市場服務4.0生態圈,但它并非為企業獨享。
這個模式由服務于雙星輪胎,到服務于其他品牌輪胎,再到服務于其他汽車后市場產品,甚至可貫通到用戶所需要的其他增值服務。
“工業4.0”可實現內外互聯
媒體:雙星的“工業4.0”是指現代化工廠嗎?
柴永森:雙星建立“工業4.0”生態圈,主要是為了實現用戶大規模定制,及提高中國智能制造水平。
過去,大部分人不把輪胎當成商品,而僅僅當成汽車備件,不僅沒有相關服務,也很少有用戶去選擇個性化輪胎。
雙星率先在全球建立卡貨車胎工業4.0工廠,實現企業互聯化、組織單元化、加工自動化、生產柔性化、制造智能化。
媒體:目前人機互聯和智能化已成為許多輪胎企業的追求。雙星在這方面與其他企業有什么區別?
柴永森:企業互聯化不僅是內部的人人互聯、人機互聯、機機互聯、機物互聯,而且可以實現企業內外互聯,即可以實現企業與用戶、與經銷商、與供應商、與創客的互聯。
我們的制造智能化簡稱為六個智能,即智能定制、智能排產、智能送料、智能檢測、智能倉儲、智能評測。
雙星的工業4.0工廠,不僅質量標準大幅度提高,而且產品不良率降低80%以上,勞動生產率是過去的3倍。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