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大規模收購融資在聯貸中遭遇困境,表明全球銀行并不愿意為中國的海外雄心提供支持。
中國中信銀行牽頭的127億美元貸款面臨難分銷的風險,該貸款為中國化工以430億瑞郎(434.5億美元)收購瑞士種業及農藥企業先正達提供部分資金。
據接近交易的銀行業人士稱,中信銀行已延長銀行對這筆有追索權貸款的承諾期限,原定截止期限為4月份,目前截止期限未定。雖然這給予中信銀行更多時間來完成這一聯貸案,但目前的跡象并不樂觀。
數家中資銀行和跨國銀行已對該貸款進行了評估,但目前為止在承諾問題上并沒有明確表態。該貸款案缺乏進展的狀態,與先正達借入的202億美元無追索權貸款的迅速進展形成鮮明對比。
當時銀行紛紛參與到那筆貸款中,該貸款繼2月末通過全球協調方匯豐推出之后,于上月簽訂。而中信銀行自4月初啟動一般銀團階段后,愿意承貸的銀行寥寥無幾。
報道稱,這種遲緩回應與去年一宗19.3億美元的貸款案情況相似。那筆貸款是為了支持由中國私募股權基金GOScaleCapital牽頭的一個財團收購荷蘭電子產品巨頭飛利浦照明部門。
獨家簿記行兼承銷行中國銀行最終承貸16.1億美元,占19.3億美元貸款總額的83%,另外四家銀行參貸承擔其余款項。此次大型融資最終于1月取消,之前美國政府某機構出于安全考慮阻止了這樁收購,導致各家銀行徒勞一場。
報道稱,中國化工收購案一旦失敗,將是對中信銀行的巨大打擊。這筆127億美元的貸款是迄今為止中信銀行最大的單筆貸款承銷額,相當于其過去10年在銀團貸款中總承貸額的逾一半。湯森路透LPC數據顯示,中信銀行自2006年5月以來承貸總額接近220億美元。
由于在大額貸款的承銷和聯貸面缺乏強勁記錄,此次融資將成為中信的重大考驗。競爭對手稱,重點要看中國大銀行是否參貸。
雖然鑒于瑞士先正達與銀行關系不錯,向該公司提供無追索權貸款并非難事,但有追索權貸款也許就不能同日而語了。首先,選擇中信銀行擔任獨家主辦行就相當于把其他中國重量級銀行關在大門之外了,除非中國化工動用其關系,更好地施加影響并將它們吸引過來。
“如果主要中資銀行都不參與這筆融資,那么情況會很麻煩。”一位銀行家表示。
中信銀行已經提出要每家參貸銀行至少承諾15億美元的貸款。
報道稱,監管機構批準交易的時間推延,也給先正達收購案帶來了新的阻礙。美國農業部已同意加入政府工作小組,參與該項交易的審查,令收購面臨更多政府調查。為了等待監管機構的批準,先正達股東批準中國化工收購要約的最后期限已被從5月24日推遲到7月18日。
一些銀行家則對加入中國化工這筆融資案的特別擔憂。
“考慮到中國化工的現金流情況,即便是中國化工能夠完成對先正達的收購,我們也依然擔心融資風險。而且這筆貸款的杠桿比率非常高。”一位銀行家在研究了這筆融資后說道。
報道稱,如果該貸款未能在銀團組建階段吸引到足夠多的銀行加入,中信銀行有國營綜合性集團--中信集團作為控股股東,且財力雄厚,應能夠獨自承擔這筆有追索權的貸款。
截至去年12月末,中信銀行的總資產為5.12萬億人民幣,其中貸款和預付給客戶的款項總計為2.67萬億人民幣。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