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網獨家獲悉, 5月12日,全國25個產煤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全部簽訂目標責任書,并報送了實施方案,共去煤炭產能8億噸左右,涉及職工150萬人左右。
內蒙古:
現有煤礦總數:588處;
核定年產能:11.51億噸;
去產能目標:煤礦總數控制在522處(小于60萬噸的煤礦3年內完成分類整合重組);化解過剩產能6955萬噸。
陜西:
現有煤礦:183個生產煤礦;
核定產能:按照276個工作日重新確定的生產能力為29217萬噸;
去產能目標:到2018年,煤炭產能將控制在6.5億噸以內。
河北:
現有煤礦總數:198處(在冊煤礦)、企業22家;
核定年產能:1.2416億噸;
去產能目標:退出煤礦123處,減少企業到10家以內;退出產能5103萬噸。
寧夏:
現有煤礦總數:98處;
核定年產能:1.3844億噸;
去產能目標:煤礦總數減少17處(含央企);化解過剩產能1119萬噸(央企壓減997萬噸、自治區壓減122萬噸)。
甘肅:
現有煤礦總數:152處(不含央企);
核定年產能:5800萬噸;
去產能目標:控制煤礦數量在70處以內;化解過剩產能目標991萬噸。
重慶:
現有煤礦總數:407處;
核定年產能:2683萬噸(242處生產礦井);
去產能目標:煤礦數量控制在70處以內;化解過剩產能約1300萬噸(2016年至2017年關閉煤礦340處,今年關閉煤礦219處。)
湖南:
去產能目標:“十三五”期間煤礦總數控制在200處左右;化解落后產能1500萬噸。
湖北:
現有煤礦總數:320處;
核定年產能:2256萬噸;
去產能目標:煤礦數量控制在100處;化解過剩產能800萬噸(今年壓減產能400萬噸)。
江蘇:
現有煤礦總數:20處;
核定年產能:2477萬噸;
去產能目標:化解過剩產能1182萬噸(含央企)。
福建:
現有煤礦總數:192處;
核定年產能:2160萬噸;
去產能目標:淘汰落后產能750萬噸以上(年產能控制在1500萬噸以內)(今年退出小煤礦29處、產能140萬噸以上。武夷山、寧化、明溪、尤溪、三元等縣(市、區)須在明年底前退出煤炭生產。)
云南
現有煤礦總數:788處;
核定年產能:1.38億噸;
去產能目標:煤礦數量減少139處;化解過剩產能7000萬噸左右(第一批3年壓減2088萬噸)。
江西:
現有煤礦總數:500多處(開工200多處);
核定年產能:1300多萬噸;
去產能目標:“十三五”期間關閉退出煤礦283處以上,退出產能1868萬噸以上,保留的煤礦全面實現正規開采。
北京:
去產能目標:京煤集團2020年以前在北京的煤礦都要關掉。今年3月底,該集團開采了50多年的長溝峪礦已關停。2017年木城澗礦關閉,2018年大臺礦關閉,2019年大安山礦關閉。該集團正在培育新產業,并加快推進資本證券化。
四川:
去產能目標:四川省2015年已完成淘汰關閉9萬噸/年以下小煤礦100處,未來3年停止規劃新建煤礦,同時四川省將加快大中型煤礦建設,推進川南古敘、筠連礦區等大型煤炭基地綜合開發,煤炭產能穩定在9500萬噸/年。
山西:
現有煤礦總數:562處(截至3月31日);
核定年產能:7.6377億噸;
去產能目標:化解過剩產能1億噸以上,力爭將煤炭產能控制在10億噸以內。
去產能人員安置:預計需要安置的職工超過10萬人。
山東:
現有煤礦總數:143處(生產煤礦)、8處(基建礦井)、41處(停產待關礦井);
核定年產能:1.8億噸;
去產能目標:煤礦總數控制在78處;化解過剩產能6460萬噸(從2016年開始,3年內壓減煤炭產能4500萬噸以上)。
去產能人員安置:根據山東省出臺的《關于加快30萬噸以下煤礦關閉退出工作的實施意見》,涉及8市56家煤炭企業,僅此就有3.5萬人需重新安置。
貴州:
現有煤礦總數:1260處;
核定年產能:3.1368億噸;
去產能目標:從2016年起,用3至5年時間關閉退出煤礦510處、壓減煤礦產能7000萬噸以上;到2020年全省煤礦總數減少到750處,產量控制在2億噸左右。
去產能人員安置:2016年起用三年時間安置國有煤企職工2萬人,其中,省屬國有煤企退出職工1.21萬人。
安徽:
現有煤礦總數:58處(現有礦井),其中52處(生產礦井);
核定年產能:1.5749億噸;
去產能人員安置:共需分流安置煤炭、鋼鐵行業職工10萬余人。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