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1-8月,天津口岸累計出口煤243.7萬噸,同比增長141.4%;價值人民幣12.3億元,同比增長81.7%;出口平均價格為每噸506.4元人民幣,同比下跌24.7%。
1-8月,天津口岸累計進口煤20.6萬噸,同比增長11.3%;價值人民幣0.7億元,同比下降5.7%;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 321.3元,同比下跌15.3%。
今年1月以來,天津口岸煤出口量波動較大。2、3月驟增至70萬噸后突回落至7萬噸,6月回升至39.4萬噸后繼續回落,8月份當月出口煤25.3萬噸,同比增加37.4%,環比增加241.9%。
進口方面,今年以來進口量持續顯著低于出口量,8月份當月進口煤1.8萬噸,同比增加75%,環比增加57.1%。
價格方面,今年以來出口價格波動明顯,4月達到峰值每噸1029元后迅速回落,8月當月出口價格為每噸445.1元,同比下跌34.2%,環比下跌22.1%。進口價格自去年7月以來持續保持平穩,8月當月進口價格為每噸328元,同比上漲5.2%,環比下跌2.4%。
前8月,天津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煤243.7萬噸,同比增長142.2%;同期,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煤20.6萬噸,同比增長11.3%。
1-8月,天津口岸對韓國出口煤130.9萬噸,增長152.5%,占同期天津口岸煤出口總量的53.7%;對日本出口煤88.2萬噸,增長81.6%,占同期天津口岸煤出口總量的36.2%;同期,自朝鮮進口煤20.6萬噸,增長11.3%,占同期天津口岸煤進口總量的100%。
1-8月天津口岸國有企業出口煤241.6萬噸,增長144.9%,占同期天津口岸煤出口總量的99.1%。同期,民營企業進口20.6萬噸,增長20.4%,占同期天津口岸煤進口的100%。
前8月,天津口岸進口無煙煤20.6萬噸,增長11.3%,占同期天津口岸煤進口總量的100%。同期,出口無煙煤70.9萬噸,增加13.4%,占同期天津口岸煤出口總量的29.1%。
海關總署分析稱,影響天津口岸煤進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
去產能政策逐步深入,我國煤礦減產明顯造成近期供應短缺。一是今年以來,隨著國家去產能政策的逐步深入,國內煤礦嚴格執行限產政策,煤炭減產明顯,產地煤炭供應緊缺。與此同時, 相比于鋼鐵等下游產業,我國煤炭去產能力度更強,產量下降更加明顯,這也進一步加劇了近期的供應短缺;二是夏季用電量增大,進一步擴大了供應缺口。夏季需求高峰來臨,使得國內煤炭供應缺口逐漸擴大,終端用戶也在大量采購性價比更高的進口煤來彌補國內減產所帶來供應缺口;三是進口煤價格優勢明顯,進口需求持續旺盛。供給側改革趨勢之下,國內煤價快速上漲,使得進口煤在一段時間內價格優勢明顯,下游采購訂貨增加,進口量在近幾個月出現持續遞增的情況。國內限產漲價繼續提升下游對煤炭的進口需求。
對日本、韓國出口量大幅增加,造成近期天津口岸煤出口量整體增加。一是福島核電站事故使日本的能源政策發生了轉變。關東大地震以后,日本成立能源委員會,將能源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大量核電站被關閉,火電廠隨之增加。煤炭憑借其較高的價格優勢與較低的地緣政治風險在其本國近年來的能源組成中占據重要地位(在各類能源中所占比重為20%-25%),整體需求持續增長;二是日本國內煤炭主要依賴進口,能源自給率較低。福島核電站發生事故之后,日本的能源自給率由19.9%下降至當前的6%。同時其本國共有1個可供開采的礦井以及7個露天采煤礦,整體生產能力約為50萬噸,無法滿足其國內工業生產需要。從2009年開始,我國成為日本煤炭第一大進口國;三是中韓自貿區的建立推動了近期對韓煤炭出口。中韓自貿區的建立為兩國間貿易帶來了一系列更為便利的政策支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近期對韓煤炭出口。
全球經濟形勢低迷,國際市場對煤炭需求下降造成近期天津口岸煤炭進口價格下降。一是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國際煤炭市場需求不足。受國內外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影響,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市場對煤炭需求不足,持續擠壓其價格空間;二是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影響。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模式逐步由工業依賴型向消費拉動型轉變,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傳統工業轉型步伐逐漸加快,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段時期內煤炭的總體需求。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