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歐佩克刮起的“凍產風”吹熱了國際石油市場,油價站上每桶50美元關口,創年內新高。10月19日24時,我國成品油調價窗口將開啟。業內普遍預測,此輪國內油價調整將迎來年內最大漲幅。
上一次國內成品油調價發生在9月18日24時,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下調155元和150元。9月30日調價時間窗口開啟時,由于調幅未滿每噸50元的門檻而導致調價擱淺。
《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規定,國內汽、柴油價格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由于“十一”長假等因素影響,我國本輪成品油調價間隔了一個月,而這段時間國際石油市場風起云涌。
自9月下旬開始,歐佩克凍產協議不斷取得積極進展,國際油價受到提振。自9月20日至今,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5%;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2.3%。其中,在10月10日,布倫特油價和紐約油價均刷新年內最高點。
與此同時,金融市場上的投機基金也開始對油價推波助瀾。最近兩周,在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投機基金對紐約原油期貨的凈多持倉量從28.6萬手增加到36.3萬手。
不過,目前來看,整個石油市場并未因歐佩克內部凍產協議達成一致而狂熱不止。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表示,外界對凍產計劃能否實現油市的再平衡仍存質疑,全球石油供應過剩局面已經維持了兩年,目前原油日產量依然比預期多50萬桶左右。
在業內專家看來,如果缺乏非歐佩克國家的配合,凍產協議很可能成為紙上談兵。中金公司能源研究員郭朝輝認為,缺乏美國頁巖油配合的凍產計劃,很可能成為空談。
在歐佩克大談凍產的時候,近期美國頁巖油生產正在持續復蘇。美國油服公司貝克休斯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14日當周,美國原油鉆井平臺數量增至432口,至此已經連續增加16周。
國際能源研究機構安迅思認為,美國頁巖油產量如同一個小型“調節器”,當油價低于生產成本時,頁巖油生產商就會暫時關停鉆井。如果歐佩克及其他非歐佩克限產令油價反彈,頁巖油生產商們立即就會返回市場。這也就意味著歐佩克痛下決心減少的原油產量份額很可能被美國擠占。
雖然業界對凍產協議的實際效果依然存疑,但近期國際油價已經出現較大幅度上漲。
新華社石油價格系統10月1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17日一攬子原油平均價格變化率為10.61%,對應油價上調幅度每噸約350元。安迅思18日發布的成品油價格變化率指數為10.51%,對應上調幅度約每噸330元。能源研究機構隆眾資訊預測,本輪國內油價每噸上調320元,折合92號汽油每升上調0.25元、0號柴油每升上調0.27元。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成品油價格上調幅度最大的一次發生在5月25日24時,汽柴油價格分別上調210元和200元。
本輪國內成品油調價周期是今年以來第二十輪,此前,汽、柴油價格經歷了三次擱淺、四次下調、六次上調、六次因國際油價低于每桶40美元的“地板價”而不調整。至此,今年以來,我國汽、柴油價格累計分別上漲每噸315元和305元。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