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業的去產能尚未完成,局部地區卻又遭遇“煤荒”。
業內認為,煤企增產意愿不高是由于330個工作日生產是否可持續并不明朗,可增產的時間段暫限制在四季度,讓煤企有了“后顧之憂”。
盡管煤企的先進產能將逐步釋放,但隨著冬季用煤高峰的到來,大部分地區煤炭供需基本平衡,少數地區偏緊。
中國煤炭協會在昨日召開的2016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分析會上指出,受水電出力下降,部分煤炭企業、用戶、港口存煤偏低和鐵路運力緊張等影響,東北、華中、西南等地區或將出現短時供給偏緊的狀況。
此外,雖然一部分煤礦9月份出現盈虧平衡或盈利,但目前絕大多數煤礦仍處于累計虧損狀態,彌補前幾年的巨大虧損還需要時間。
煤企增產意愿不高
昨日,發改委召集22家煤企召開了去產能保供應的會議。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上述會議并沒有太多新內容,主要強調讓煤企盡快釋放獲批的先進產能,并在此過程中穩定煤價,并要求煤企與下游用戶簽訂有量有價的長協合同。
卓創資訊煤炭行業分析師崔玉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發改委之所以再次召開煤炭會議,主要是近期,受制于運力緊張、釋放產量不如預期且產能釋放增加對煤價還未構成影響,而從發電量、基建開工等方面的數據來看,宏觀經濟正在回暖,這將拉動電力需求快速增長,市場對煤炭的需求或超預期。
“在良好預期的帶動下,煤價漲勢不但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進入冬季用煤高峰期,下游企業煤炭供應偏緊,用煤企業成本壓力增大?!彼€表示,會議呼吁煤企在去產能大勢不變的前提下,進一步控制煤炭價格過快上漲,以保障冬春季煤炭供應。
與此同時,發改委昨日還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介紹鋼煤兩行業去產能情況。
發改委副秘書長許昆林在會上表示,截至9月底,鋼鐵、煤炭兩個行業退出產能均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量的80%以上,按此進度,今年的鋼煤過剩產能退出任務有望提前完成。
“近期煤炭價格回升,企業效益好轉,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初衷和必然結果。但是煤炭價格如果偏離市場基礎非理性上漲,就會影響到去產能工作的整體推進和能源的穩定供應?!痹S昆林進一步表示。
自9月上旬以來,根據市場變動情況已先后啟動預案二級、一級響應,允許部分先進產能釋放。9月底,國家有關部門印發《關于適度增加部分先進產能投放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穩定供應的通知》,增加安全高效先進產能釋放。
中金公司指出,盡管9月份原煤日均產量相比8月份上升約26萬噸,但月度產量比8月份略有下降,反映出煤企增產積極性不高。根據和行業人士的溝通,煤企增產意愿不高是由于330個工作日生產是否可持續并不明朗,可增產的時間段暫限制在四季度,讓煤企有了“后顧之憂”。
局部地區恐仍將遭遇煤荒
《證券日報》記者還了解到,中國煤炭協會也于昨日召開了2016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分析會。
會議指出,煤炭企業經營狀況尚未得到根本好轉,行業脫困發展仍需付出艱苦努力。持續4年多的行業經濟下行,煤炭企業經營困難的狀況不斷加劇,雖然近期煤價回升,但回升的時間較短、平均煤價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今年以來環渤海動力價格指數平均為424.7元/噸,比去年同期均價442元/噸低17.4元/噸)。
此外,雖然一部分煤礦9月份出現盈虧平衡或盈利,但目前絕大多數煤礦仍處于累計虧損狀態,彌補前幾年的巨大虧損還需要時間。雖然近期煤礦貨款回收有所好轉,但企業資金鏈緊張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好轉,有的企業仍存在較大資金風險。還有相當多的煤礦欠發職工工資、養老保險金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中國煤炭協會還指出,局部地區、個別時段或將存在煤炭供給結構性偏緊的風險。受水電出力下降(有關部門預計今冬明春大江大河來水普遍偏枯1成-3成),部分煤炭企業、用戶、港口存煤偏低和鐵路運力緊張等影響,東北、華中、西南等地區或將出現短時供給偏緊的狀況。受國際煉焦煤市場資源短缺、價格大幅上升的影響(日澳四季度煉焦煤合同價200美元/噸,較三季度上漲117%),國內煉焦煤市場供應可能會出現短時偏緊,價格可能繼續上漲。
許昆林表示,中長期看,隨著能源消費強度的不斷回落和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煤炭市場需求很難有絕對增長的空間,預計2020年煤炭消費量至多41億噸,即使考慮去產能和減量化生產的因素,到時全國煤炭產能仍然有46億噸左右,煤炭產能大于需求的基本面不會根本改變,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任務依然艱巨。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