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工信部發布《關于商請組織開展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專項行動的函》,致函公安部、國土資源部、海關總署等八部門,從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聯手在全國開展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稀土非法開采,整治以綜合利用為名變相加工非法礦產品,嚴格規范稀土產品交易,追查低價出口稀土產品來源,檢查地方監管職責落實情況。
海關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稀土賤賣問題突出。今年1~8月,稀土出口3.13萬噸,同比增長53.8%,出口均價7.33美元/千克,同比下降39.2%,出現明顯的量增價跌現象。稀土賤賣亂象也導致企業經營困難,從稀土企業三季報看,6大集團中的5個上市公司里,僅有北方稀土在前三季度實現盈利,其余4家公司均虧損。業內人士認為,面對目前稀土行業的慘淡現狀,整頓已經迫在眉睫,此次行動或將扭轉稀土價格頹勢。“專項整治將促進稀土市場秩序好轉,改善稀土供給過剩的局面。”江蘇名人稀土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瑞強表示。
《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專項行動方案》(簡稱《方案》)提出,將重點查處無證勘查開采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取締非法開采(含資源回收)礦點,及時拆除非法開采的地面設施,沒收采出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方案》同時明確,將嚴肅查處冶煉分離環節違法違規行為。重點核查稀土冶煉分離企業計劃執行情況,原料來源、數量及庫存情況。對無生產計劃的“黑工廠”立即責令停產,不能提供原料稀土礦產資源稅管理證明的由稅務部門追繳資源稅等稅費,依法沒收非法稀土礦產品及違法所得并予以處罰。
“非法開采、違規生產、買賣非法礦產品等行為是導致稀土市場供過于求,產品價格低迷的主要原因。我國稀土冶煉分離產業每年只有很少的指令性生產計劃,嚴重‘吃不飽’,導致了黑市交易的巨大需求。”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曉鐵指出。他同時建議,國家打擊稀土開采和分離環節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形成長效機制。“可以委托行業協會等第三方機構開展稀土違法違規線索調查取證,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張瑞強說。
據內蒙古科技大學原稀土學院院長張胤教授介紹,工信部牽頭建設的稀土產品追溯體系已啟動運行,基本實現了從稀土開采、冶煉分離到流通、出口等環節全過程的產品追溯。他建議國家加快推進這項工作,以此倒查市場上稀土產品來源,斬斷稀土黑利益鏈。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