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能源產品價格“漲多跌少”。據生意社監測,大宗商品價格漲跌榜中能源板塊價格環比上升的商品共22種,環比下降的商品共有3種,年均漲跌幅為36.12%,較2015年大漲61.04%。
生意社能源分社資深分析師李文靜指出,2016年能源市場各方利好齊聚,與2015年全線飄綠走勢迥異,影響因素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2016年國際原油從年初的低谷一路震蕩回暖,及至年末,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與非OPEC產油國達成凍產協議,國際油價攀升至年內高位,最高達52.86美元/桶。原油價格的走強帶動能源市場整體向好,油品產業鏈產品均跟隨原油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上行。以汽柴油為例,2016年國內成品油共經歷25個調價周期,漲跌互抵后,汽油價格累計上漲1015元/噸,柴油價格累計上漲975元/噸。二是2016年國家“三去一降一補”政策逐步落實,供給側改革效應顯現,煤焦產品供給量的減少遠大于需求量的減少,煤焦產品低供應與低庫存成為普遍現象,煤焦板塊價格飆漲,其中焦炭領漲能源榜單,煉焦煤居第二位、動力煤居第五位。同時,電力和煤炭消費量不斷增加,在基建和房地產業的支撐下,鋼鐵和建材行業相應的煤炭需求也大幅增長。煤企的大幅提價等一些爆發點的加入均助推了煤焦產品價格不斷上行。
去年價格“高歌猛進”
原油市場充滿戲劇性。2016年,國際原油價格在大跌觸底后,一路震蕩回暖。整體來看,國際原油價格上半年探底后迅速拉升,下半年橫盤窄幅整理,在多空交織中整體呈現震蕩走高態勢。受原油價格波動影響,成品油市場價格也呈現先跌后漲的走勢,全年汽柴油價格上漲幅度分別為5.98%和17.03%。
2016年,甲醇行業打了場“翻身仗”。甲醇價格自年初的1718元/噸漲至年末的2878元/噸,漲幅達67.52%,占據能源漲幅榜的第四位。前三季度,甲醇價格穩中有漲,振幅較小。第四季度一躍而起,直線上揚。下游二甲醚價格整體走勢與甲醇基本一致,但漲幅差距甚大,價格年度漲幅達24.86%。隨著原料甲醇價格持續推高,迫于成本壓力的二甲醚企業亦大幅上調售價,但苦于液化氣市場價格長期處于低位,導致終端用戶對二甲醚的使用率大幅降低,二甲醚裝置開工率一度縮減至20%,部分企業裝置因不堪長期虧損,逐漸轉產或轉售。截至2016年年底,二甲醚國內正常可開工產能僅為600萬~700萬噸/年,且大多數企業裝置產能開工率僅五成,另有部分企業常年處于停工或自用狀態,導致二甲醚產量大幅縮水。2016年,國內二甲醚總產量也不過200萬噸。
經歷了2015年一整年的價格下跌后,2016年的黑色系煤焦產品開啟了“華麗逆襲之旅”,焦炭、煉焦煤、環渤海動力煤價格均創近年新高。2016年以來,在去產能政策及需求回暖影響下,我國煤炭行業逐漸走出低潮,煤企結束連虧的窘境,煤價觸底反彈。
新年走勢樂觀向好
供給側改革效應顯現、供給減少加之需求的不斷增加,成為2016年能源產品價格不斷上行的根本原因。同時,2016年黑色系煤焦產品行情存在一定的光環效應,在焦煤、焦炭等黑色系熱點產品帶動下,能源市場追隨效應體現,業者信心的膨脹與資本的涌入也助推了能源市場的上漲行情。
李文靜稱,2017年影響國際原油走勢的因素要分開來看,上半年的不確定性主要集中在OPEC以及俄羅斯減產落實程度上,下半年的不確定性則主要來源于美國頁巖油回歸進度以及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的實施情況。
生意社總編劉心田預測,2017年國際油價走勢振幅將大于2016年,原油會在動態調整中再定位,均價預計為50美元~55美元/桶。其次,黑色系煤焦產品行業產能過剩狀況依然嚴重,預計未來幾年去產能仍是首要任務。同時,受到2016年煤價波動過于劇烈的影響,未來煤炭生產、庫存、銷售都將受到一定的行政約束,煤炭行業將進入全環節調控時代,煤價波動幅度也將趨于緩和。2017年,動力煤價格或先抑后揚,均價在500元~600元/噸;焦炭、焦煤價格波動區間或分別為1400元~2100元/噸和1000元~1350元/噸。再次,醇醚市場方面,預計2017年下游烯烴需求缺口有增無減,同時新增甲醇產能的不足也再次奠定了短期內行業供需緊平衡的基調,未來烯烴仍將是甲醇最強有力的下游。但是供需雙方對外盤及烯烴的依賴也極大制約了國內甲醇價格的獨立性,烯烴企業利潤一旦下滑嚴重,將會迫使甲醇價格回調。同時,國家對于煤價的管控也將縮減甲醇成本,預計2017年油煤氣三方拉扯下的甲醇行業總體仍將向好,全年價格走勢或先高后低,均價或在2500元~2900元/噸左右。
綜合來看,2017年能源市場樂觀向好,價格上漲隨階段性需求變化的概率加大。同時,2017年經濟穩字當頭,能源行業整體走勢不會呈現單邊上漲,波動幅度也將趨于緩和,或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