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推進供需雙方簽訂長協以來,這項工作一直廣受煤炭企業、電力企業的歡迎。2月21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通報了當前煤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17年煤炭產需銜接合同量已達19.83億噸,這對穩定今年煤炭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六省份占全國產需銜接量超8成
按照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統計,分行業看,電力行業產需銜接合同匯總11.7億噸,占全部匯總量58.4%,冶金2.5億噸,化肥1.4億噸,居民生活4.4億噸。分省份看,山西、內蒙古、陜西、河北、山東、河南等六個主要產煤省區共匯總產需銜接合同量17億噸,占全國匯總量的85%。
根據會議的通報,近期鐵路部門按照合同運量,對運力進行了配置。中國鐵路總公司對國家鐵路跨區運輸的煤炭中長期合同進行了運力初步配置,共配置運量4.87億噸(不含呼和浩特鐵路局和太原局部分經大 秦、蒙冀鐵路下水煤炭運量),其中電煤3.58億噸,冶金煤6237萬噸。
運力上的優先配置也符合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的表態。去年年末,國家發展改革委曾表示,對于簽訂中長期合同的企業,鐵路總公司也會在運力上給予優先保障,為這個合同履約創造良好的條件。此外,還將會在安全高效先進產能釋放中,優先支持簽訂中長期合同的企業。
在此次通報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還公布了去年煤炭行業收益情況。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32萬億元,同比下降1.6%;利潤總額1090.9億元,同比增長223.6%。協會統計的90家大型煤炭企業全年利潤320.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63.7億元。
根據既有數據分析,中國煤炭工業協會 認為,當前煤炭供求基本面并未發生根本改變,行業平穩運行尚缺乏堅實基礎,近期煤炭價格下行的壓力仍在加大。
中煤協建議,所有煤炭企業都要堅決做到不超能力生產、不安全不生產、不生產銷售劣質煤。要在去產能中妥善做好人員安置,處置好企業資產債務,以及“三供一業”移交工作,注重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中煤協還建議,煤炭企業要處理好去產能與優化結構、轉型升級的關系。要依靠科技進步,廣泛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和先進的采礦技術、工藝、裝備,優化生產布局,轉變煤炭生產方式,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產率,推動煤炭綠色高效開發。
在發展煤炭清潔利用上,煤炭行業將推動煤炭由單純作為燃料向燃料與原料并重轉變,轉變煤炭消費方式,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努力發展大型骨干企業集團,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競爭能力。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