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傳統肥料去產能和新型肥料加快推廣應用猶如雙腿和雙翼,必須齊步推進,才能畢其功于一役。
當前,我國緩控釋肥、水溶肥、腐植酸肥等新型肥料在肥料總產能中的比重依然很低,傳統化肥依然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與發達國家新型肥料及噴灌滴灌、水肥一體化等先進配套技術一統天下的局面相差甚遠。可喜的是,在“水十條”“土十條”以及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等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國新型肥料的大發展迎來了春天。
但毋庸置疑的是,在當前新型肥料發展的初步階段,各種市場亂象層出不窮,造噱頭、炒概念、傍名牌等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難以斷絕,再加上標準不健全、監管不給力,已經影響到消費者對新型肥料的商譽,也破壞了新型肥料行業自身長遠健康發展的大環境。
走進示范田、走近種植戶,找出讓人眼花繚亂的新型肥料大家族中那些經受住市場和消費者反復考驗、真正造福“三農”的“真金子”,是行業也是廣大農民的迫切需要。3月26日,2017年度肥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研即將在北京啟動,敬請期待。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