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上海市發改委、市住建委和市經信委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印發上海市2017年天然氣供需平衡計劃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要推動資源競價交易試點。
結合“十三五”全面深化油氣體制改革總體要求,利用當前天然氣市場供大于求的有利時機,按西氣、進口LNG和川氣各自48%、48%和4%的比例,從計劃量中拿出5億立方米試點供應側競價交易,價差讓利下游市場。同時,繼續支持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建設,季節性富余資源爭取通過平臺實現跨區域調節。
這是油氣體制改革若干意見下發之后,首個由地方提出的推動天然氣競價交易試點的文件。
其中:西氣東輸一線、二線競價交易量2.4億立方米;進口LNG競價交易量2.4億立方米;川氣0.2億立方米。東海氣、五號溝LNG及點供資源暫不試點競價交易。據了解,非管道氣不參與競價交易,與供氣量較小有關。
盡管競價交易氣量僅占到上海市2017年全年計劃供應氣量81.63億立方米的6.5%,但五億方的競價試點,已經是一次看見未來的市場化嘗試。在此前國家能源局下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中,也表示將鼓勵上海開展天然氣體制改革試點。
對此,業內小伙伴們非常關心的是:
(1)競價交易試點由哪個部門牽頭?(主管部門)
(2)這五億方到底怎么賣?競價怎么操作?(競價規則)
(3)是否有多方參與競價,想參與試點有何門檻?(公平參與)
當然也有小伙伴對競價交易試點為何出現在年度供需平衡表里表示疑惑,期待接下來可以看到更具體的交易細則。
不難看出,業內對于上海市提出推動天然氣競價交易試點的想法感到驚喜,更希望這次5億方的嘗試,是真正意義上公平公開的市場化交易。
據eo了解,相關競價規則和試點方案,正在制定和討論當中。
由于未見全文,改革決心和時間表不明,《關于深化油氣體制改革的有關意見》披露后,業內的評價不一。在此背景下,上海的五億方競價嘗試如果能夠實現,無疑將為中國天然氣市場化進程注入一劑強心針。氣源結構復雜且屬于沿海市場的上海,管道調度能力強大,擁有實現競價交易的客觀條件。
對于下游用戶而言,“無所謂供氣方是誰,只是希望采購天然氣的進氣成本和風險,由我自己來承擔,”相關人士告訴eo,“上海市管網目前實行轉供,也驗證了管道輸送能力沒有任何問題。”
當然,eo也聽到一些擔憂的聲音,“政策層面的事,寫在文件上和實際落地是兩碼事……如果交易都是指腹為婚就沒意思了……”
期待與擔憂并存,正是天然氣從業者對市場化改革的復雜心理。
過往政策從紙面到落地的差距,以及體制改革的不到位,讓業內擔心政策最終會變形。期待與擔憂并存,正是天然氣從業者對市場化改革的復雜心理。
實際上,eo在過去一年多的采訪當中發現,有不少地區的下游用戶都在積極尋求第三方交易平臺的幫助,實現上下游供應雙方之間的市場化交易,以反映更為真實的價格水平。
尤其在現貨市場沖擊管道氣的情況下,下游用戶希望采購到更為廉價氣源,以緩解實體經濟帶來的燃眉壓力。而上游氣源方,也渴望政府引導建立公平競爭的環境,降低終端用戶用氣價格來提高天然氣消費量。中石油和中石化,已經做出了大象轉身,調整天然氣銷售策略和內部定價機制。
“天然氣市場化勢不可擋”,正在成為整個產業鏈的共識。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