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18日在南海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采獲得成功,這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機構人士指出,目前可燃冰開采商業化仍處在研究階段,且由于開采成本高,短期內大規模開發可能性較低,對公司業績影響有限,但考慮到可燃冰儲量豐富,未來有改變全球能源供給的可能性,長期來看相關上市公司或將大幅受益。而且由于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底,未來海上油氣鉆采設備及服務廠商有望首先受益。
可燃冰成功試采
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成功在南海從1266米深海底以下的203米-277米的海床的可燃冰礦藏開采出天然氣,連續8天穩定產氣共12萬立方米,試采單日的最高氣產量達到3.5萬立方米,甲烷含量達99.5%,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首位成功實現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資料顯示,可燃冰具有清潔、體積小、儲量豐富等特點,是優質的新能源。首先,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燒后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屬于清潔能源;其次,可燃冰體積小能效高,1立方米就可以分解釋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最后,可燃冰儲量豐富,世界資源量大約相當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資源量的兩倍。不過可燃冰目前離產業化還有距離,難點在于開采、運輸不易、成本高,以及環境破壞引發溫室效應的可能性,開采不當容易造成海底地質災害,后續任務艱巨。
國土資源部專家表示,可燃冰的成功試采證明了我國可燃冰勘察的核心技術,憑借世界頂尖的綜合實力水平,有望引領頁巖氣革命之后的天然氣水合物革命。我國目前探明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和青藏高原,根據2016年中國能源礦產地質調查報告,海域和陸地預測遠景資源量分別可達744億和350億噸油當量,而我國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別為1562億噸和255億噸油當量,若可燃冰開采技術成功實現規模化,將顯著優化我國的能源結構。按國家計劃,2016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有望從2016年2058億立方米增至2020年的3786億立方米,CAGR為16.46%.但我國天然氣產量明顯不足,從2016年1371億立方米計劃增至2020年的2450億立方米,其中常規天然氣1850億立方米,CAGR為7.78%,存在缺口。可燃冰的試采成功給解決天然氣供給不足帶來希望。
油服板塊值得關注
受此消息刺激,油服板塊上周五強勢爆發,海默科技、石化機械和潛能恒信漲停,*ST墨龍和*ST準油漲停,其余相關概念也漲勢強勁。
我國《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已明確天然氣的主體能源地位,力爭到2020年天然氣消費占比提高到10%,可燃冰的開發將加大天然氣的供給,有望推動我國非常規油氣的開發投資的增長。目前可燃冰開采商業化仍處在研究階段,且由于開采成本高,短期內大規模開發可能性較低,對公司業績影響有限。
然而由于可燃冰儲量豐富,未來有改變全球能源供給的可能性,長期來看相關上市公司或大幅受益。由于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底,未來海上油氣鉆采設備及服務廠商有望首先受益。
申萬宏源證券指出,前期油服板塊股價普遍調整幅度較大,目前部分公司股價已經落入安全邊際比較高的區域,油價自去年11月上漲以來,油服行業已經逐步顯示出回暖跡象,部分公司已經體現出業績或訂單的改善。同時,本月25日OPEC大概率達成凍產延長協議,有望提高原油價格波動中樞。可燃冰技術突破有望使得油服行業長期向好,從而帶動油服版塊迎來主題投資機會,首先建議關注和本次海域可燃冰技術突破直接相關生產開發的公司。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