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石油和化工網訊 未來高含硫氣藏開采技術攻關,主要集中在抗硫工具研發、腐蝕監測與控制技術應用、天然氣凈化及尾氣處理工藝研究等方面,推進主體技術自主化、主要裝備國產化、工程建設水平國際化,形成國家、行業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
這是中國石油“高含硫氣藏開采先導試驗基地”6月3日揭牌時展示的主要目標。當天,聘用首批技術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鶴林,西南石油大學校長、博導杜志敏,加拿大阿爾伯特硫黃研究所Paul Davis博士等名列其中。
高含硫氣藏指1立方米天然氣含硫化氫30克至150克的獨立含氣區域。硫化氫是無色有臭雞蛋味的劇毒氣體。這使高含硫氣藏的開發難度加大,更具挑戰性。
世界范圍內有較多的高含硫氣田。我國渤海灣盆地趙莊氣田、四川盆地飛仙關組氣藏和長興組生物礁氣藏都是高含硫氣藏。目前,國內尚無開采技術標準,沒有形成系統的開采實踐經驗。
高含硫氣藏開采先導試驗基地依托西南油氣田公司,建設“高含硫氣藏開采研究基地、現場試驗基地和人才基地”,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四川盆地是我國天然氣主產區,西南油氣田公司是四川盆地天然氣勘探開發主力軍,年產氣量約占85%,在川渝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而新增探明儲量大多來自高含硫氣藏,欲保持增產勢頭需要開采技術支撐。
開采高含硫氣藏,西南油氣田公司已有成功探索。我國開采的第一個高含硫氣藏——中壩氣田雷三氣藏地處四川省江油市區,29年安全平穩采氣約70億立方米,采出程度超過80%。“十一五”時期投產的重點探區也是高含硫氣藏,日產氣約400萬立方米,單井日產量居西南油氣田各氣田之首。西南油氣田公司主力產氣區——大池干井含氣構造帶、大天池含氣構造帶,形成中(低)含硫氣藏采氣、增產、防腐、凈化配套技術和實踐經驗,對高含硫氣藏開采有借鑒意義。 據悉,中國石油正在著力建設40個重點實驗室和試驗基地,其中的高含硫氣藏開采先導試驗基地包括采氣和凈化等4個研究室,以及腐蝕防腐等3個現場試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