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石油和化工網訊 據路透社報道,國際能源機構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Fatih Birol)表示,天然氣需求的高速增長將在2015年終結其現在供過于求的局面。該機構認為,天然氣需求快速增長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非常規天然氣開采的勢頭強勁,從目前到2035年的天然氣產量增長中,40%來自于非常規天然氣開采;第二,由于日本福島核危機的影響,全球核電生產出現下滑,而天然氣將填補這一空白。
國際能源機構稱,中國的“十二五”規劃大力推動天然氣生產,將成為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另外,美國、印度等國天然氣動力汽車的需求量也將大幅增加。
比羅爾認為,中國天然氣生產的增長主要源于對本國環境的考慮,中國正大力推動天然氣生產,以取代燃煤發電。與此同時,由于老化原因,美國60%的燃煤電廠也將在未來20年內退役,其留下的大多數份額將由天然氣取代。
比羅爾還說,如果國際能源機構的預測能夠變成現實,那么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量將達到6000億立方米,與俄羅斯目前的天然氣輸出量相當,非經合組織國家將占增長量的80%,2035年,印度將需要使用大約2000億立方米天然氣,而屆時澳大利亞將超過卡塔爾,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輸出國。 國際能源機構認為,非常規天然氣開采的增長有利于確保全球能源安全,因為非常規天然氣生產廣泛分布于北美、南美、中國、澳大利亞、歐洲、中東和非洲等國家和地區。比羅爾說,按照目前的產量計算,全球天然氣資源可以開采250年以上。 然而,國際能源機構也表示,雖然天然氣逐漸取代高污染的煤炭和石油發電,但其快速增長將抑制低碳技術甚至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發展。比羅爾稱,這將使全球防止溫度上升超過2攝氏度的工作變得更為困難。據國際能源機構的預測,天然氣增長將導致全球溫度上升3.5攝氏度。為了讓全世界各國實現其氣候目標,比羅爾認為,應該大力提升能源效率,促進可再生能源發電、核電、碳捕獲和存儲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