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火電上網電價特別是非居民銷售電價的提高,有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這預示著基于火電銷售電價而分攤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的上調條件已經成熟。此前,國家電監會價格與財務監管部副主任黃少中曾透露,今年有望將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提高至每度電6-8厘。
電價附加補貼有望翻倍增長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可再生能源發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要達11.4%,包括水電、核電、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規劃目標均醞釀大幅增長。
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電價附加補貼的資金缺口越來越大。電監會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同比增長近50%,但去年征收的100億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僅能滿足國內企業70%的補貼資金需求。
為填補缺口,黃少中早些時候曾透露,今年有望將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由此前的每度電4厘錢提高至6到8厘。
據了解,目前電價附加每度電4厘錢的標準還是2009年調整的,而且,相關資金調配時效性較差,經常存在半年乃至一年的遲滯。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此次火電銷售電價上調,意味著從中分攤出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空間也被提高。“這次15省非居民用電價格平均上調1.67分/度,從中多分攤出2到4厘不是難事。而以2010年全國3.4萬億度的售電量計算,提高2厘就意味著電價附加資金多出68億元,提高4厘則多出136億元,翻了一倍多。”上述人士稱。
按照每半年結算一次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的慣例,今年7、8月份將再次迎來結算時間,屆時將是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額度的合理時間。
風電生物質電企首受益
按照國家發改委2007年公布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調配暫行辦法》,包括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太陽能發電、海洋能發電和地熱能發電等領域的項目均可享受電價附加補貼。但從過去公布的具體補貼方案來看,被列入補貼范圍的多數為風電和生物質發電項目,且風電項目占比在一半以上。
有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這和目前風電、生物質發電在國內市場發展相對成熟有關。補貼額度提高后,未來獲此政策利好的仍將以開發風電和生物質發電項目的企業為主。“風電開發以五大發電集團占主體,但生物質發電領域則重點利好于目前在此方面投入力度較大的凱迪電力和皖能股份等公司。”該分析人士指出,下游項目開發商的收益提高,必將促進其加大項目投資力度,如此,還會進一步拉動對上游設備和原料供應的需求,相關設備和原料生產企業也將因此受益。
也有分析指出,隨著“十二五”期間中國光伏裝機1000萬千瓦目標的確立,國內光伏市場有望大規模啟動,此領域的資金需求也必將加大,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也將向光伏發電領域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