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2017年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形勢分析會暨中國石油和化工產業(連云港)發展論壇在江蘇連云港召開。會議期間,中國石化聯合會發布了上半年全行業經濟運行報告。報告顯示,上半年行業經濟運行總體良好,收入和利潤等主要指標超出預期,但也仍存在市場波動劇烈、投資動力不足、外貿壓力大、成本回升快等問題。
報告稱,今年前5個月,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5.91萬億元,同比增長18.6%,為5年來最高增速,其中油氣開采和石油加工業增速分別達28.5%和23.5%;利潤總額3610億元,同比增長60%,為6年來最高增幅,其中化學工業利潤增幅35.2%。此外,全行業出口實現較快增長,1~5月累計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6.5%,市場消費改善,能源消費增長趨快。
中國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在解讀行業經濟運行不俗的表現時稱,這一方面與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總體向好有關;另一方面,行業經過前幾年持續調整,供需結構有所改善,整體發展能力和水平有所增強,為恢復性增長奠定了基礎。此外,去年上半年的低基數也是增速較快的一個原因。
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副司長江源介紹,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工業生產增速扭轉多年持續下行局面,短期呈筑底企穩弱回升態勢。其中,石油和化工等傳統工業復蘇,是工業經濟穩健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但報告同時顯示,上半年石化業也出現了市場劇烈波動、投資動力不足、化工市場進出口壓力很大、單位成本回升較快等新情況和新問題。從行業前5個月運行情況來看,主要指標增速逐月收窄,尤其是固定投資持續下降、形勢不容樂觀,可能造成行業發展后繼乏力。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何亞瓊認為,雖然工業效益有恢復性增長態勢,但仍面臨產能過剩等諸多挑戰,劇烈波動型的經濟增長是難以持久的,工業經濟效益需要的是持續穩定的增長,為此需要打持久戰,將發展重點放到新舊動能轉換與創新驅動上來。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盧衛生表示,我國石化業仍存在自主創新意識不強、產業布局不盡合理、安全環保問題突出等不足,未來還需多措并舉強基礎、補短板、促升級。大家一致認同,石化業的發展還是要繼續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中國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強調,當前石化業供給側改革依然十分緊迫,必須抓好四件大事:一是毫不放松地繼續抓好去產能和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二是全力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三是全力提升全行業綠色發展水平,四是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
“這四件大事抓好了,我們行業供給側改革就會出現一個‘產業結構優化、競爭能力提升、經濟效益攀升、供給需求和諧’的嶄新局面,行業發展將會走上一個持續、快速發展的新通道。”李壽生說。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