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和《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要求,為扎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相關工作,完善配額分配方法,夯實數據基礎,確保數據質量,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做好2016、2017年度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及排放監測計劃制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據悉,2016年、2017年度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及排放監測計劃制定有關工作的范圍涵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重點排放行業。
發改委指出,工作任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及制定監測計劃,二是第三方核查,三是復核與報送。組織管轄范圍內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在2018年3月31日之前根據我委已分批公布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要求,分年度核算并報告其2016年和2017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及相關數據。
中宇資訊動力煤分析師王秋力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數據報告以及排放檢測計劃主要涉及的行業,不論是電力、水泥、玻璃、鋼材還是化工、煉焦、化肥,都是煤炭的下游行業之一。隨著全國碳交易市場啟動進入倒計時,企業要把碳排放權作為資產來管理,企業實施碳減排必然要增加成本,電力企業發電成本增加或將促使電力企業用戶將成本轉嫁至上游煤炭企業。
金聯創煤炭行業分析師畢方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的“庫存”政策要求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由于目前部分電企的庫存不符合要求,在煤炭庫存政策要求實施的日期前電企會集中補庫存。并且臨近年末會有大礦停產檢修,這在短期內給動力煤價格帶來一定支撐。而排放檢測計劃卻減少了需求端的煤炭用量,這樣能有效的控制用煤行業的用煤。煤炭市場會在政策合理調控下逐漸步入綠色空間,并穩定持續的運行。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