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多時的石油石化板塊節后大幅走強,昨日更是以4.26%領漲兩市,堪稱近期盤面上最大看點。分析人士指出,從去年以來,石油石化作為不多的幾個還未出現明顯上漲的板塊,隨著基本面改善,后市空間依然值得期待。
油價上行板塊強勢
昨日,滬指收出節后第三根陽線,全天漲幅0.49%.而石油石化板塊的大幅走強堪稱兩市上漲的直接推手,在昨日沖高回落的盤面中堪稱一大亮點。
根據數據顯示,昨日中信一級行業中,石油石化板塊46只正常交易的股票中的39只實現上漲。截至收盤,石油石化板塊在29個中信一級行業中以4.26%居漲幅的首位,表現可圈可點。尤其在成分股“兩桶油”——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均以上漲報收,其中中國石化的漲幅更是一度超過9%.板塊強勢受到市場廣泛關注。
市場人士表示,石油石化板塊的走強其實此前就已開始醞釀,并非無跡可尋。從資金流向來看,節后的三個交易日,板塊受到明顯關注。截至昨日,節后的三個交易日中,以申萬二級行業中石油化工為例,主力資金凈流入的金額達到13.19億元,在104個申萬二級行業中排名第四,其受資金“青睞”的程度由此也可見一斑。
而說到石油石化板塊就不能不提到國際油價,伴隨著WTI凈多倉再創新高,近期WTI油價表現也是節節攀升。2017年最后一周,WTI原油位于每桶60美元以上,布倫特原油在67美元以上,這是2015年中以來的首次,兩個最重要的石油基準比去年6月份的低點大漲了逾40%.而截至2017年12月26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數據顯示,非商業合約凈多倉達63萬手,絕對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凈多倉/多倉比例達81.8%,與2014年油價大跌前的83%的水平僅一步之遙,已經超過2017年2月底78%的年內次高水平。
天風證券指出,回顧2016年-2017年,大宗商品總體呈現出復蘇態勢,其中黑色>有色>能化>農產品。而從實際的交易情況來看,商品的表現與相關股票板塊高度相關。展望2018年,由于宏觀經濟處于擴張時期,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商品是最優的資產配置選擇,有鑒于此,該機構看好商品表現;而從商品之間的橫向比較關系來看,不少機構也都相對看好石化類。在高盛商品指數(GSCI)中,能源品占比高達62.9%.從這一角度來看,配置大宗商品,基本可以等同于配置能源品。最后,從策略角度來看,根據石化行業自身的基本面周期,該機構建議優選上游。
可沿產業鏈布局
分析人士認為,從資金、基本面等情況來看,板塊或仍有上行空間。而隨著板塊基本面改善,熱度持續攀升,行情或有望沿產業鏈向下游逐步擴散。
短期來看,油價反彈將帶來階段性的投資機會。海通證券表示,從2018年可能影響油價的因素來看,首先是根據去年11月30日OPEC達成的協議,此前OPEC原油減產協議將執行到2018年底,該協議的嚴格執行有望控制供給。而從常規原油產量的變化來看,2015-2016年連續兩年資本支出的大幅下降(年降幅20%左右),可能也會對原油產量產生一定影響。其次從原油去庫存的角度來看,2014年9月油價下跌前,美國原油商業庫存為3.5億桶-4億桶,油價下跌后其庫存最高達5.5億桶,目前為4.3億桶,隨著原油去庫存的結束,有望為油價上行提供支撐。此外則是頁巖油產量溫和增長。該機構認為今年上半年將是頁巖油產量的快速復產期,目前頁巖油產量已創新高,未來要實現產量繼續增長需要開發新的區塊,對油價的要求也將會逐步上移。
中期來看,國金證券表示,隨著民營大煉油時代來臨,我國PX產能正進入爆發期。而隨著石化項目建設審批權下放、原油進口權放開等利好政策推動,民營大煉油項目也正火熱投建。據現有規劃,2020年前我國新增PX產能約2160萬噸/年,復產PX產能160萬噸,合計約2320萬噸。2018年投產確定性較高的有260萬噸,2019年投產確定性較高的有940萬噸。據測算,2019-2020年PX產能爆發后,我國PX自給率有望達到100%以上,出現小幅過剩,屆時具有一體化產業鏈的企業競爭優勢會體現。
長期來看,油氣改革及天然氣行業發展的投資機會也可提前布局。近日國家能源局召開2018年能源工作會議,改革是主要議題之一,會議提出了繼續深化電改及油氣體制改革。同時,隨著油氣體制改革的進一步完善以及油氣保障在能源安全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利好天然氣產業鏈中掌握上游氣源的公司。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油氣改革推進、煤改氣進一步落實,預計未來幾年國內天然氣需求增速有望顯著提升。而隨著天然氣需求的快速增長將帶動上游油氣開采、中游管輸制造及下游分銷運營的快速發展。
市場人士指出,過去兩年由于油、氣價格的持續走低,整個石油石化行業利潤水平大幅下滑。不過隨著油價和天然氣價格的企穩回升,預計板塊利潤至少在2018年仍會維持快速復蘇的趨勢。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