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困難疊加、矛盾交織的特殊局面,河南三大國有煤炭企業依靠改革,趟出了一條新路。堅定不移去產能、剝離“辦社會職能”、以刮骨療毒的氣魄處置“僵尸企業”……2017年,河南三大國有煤企全部扭虧為盈,逆勢啟動的一批重大產業升級項目,成為企業從依賴煤到超越煤轉型發展新的“核動力”。
堅定不移去產能 精心安排再就業
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平陌鎮劉溝村的高嶺煤礦,已經沒有往日車來車往的熱鬧場面,井口邊豎立著“永久性關閉”的標識牌。廠區內雜草叢生,一片荒涼,副礦長李斌說:“真舍不得呀。但是鄭煤集團要求必須關,沒商量!”
2016年初,河南省確定了煤炭行業去產能的任務和實施方案,計劃三年內壓減煤炭產能6254萬噸。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鄭煤集團——河南三大國有煤炭企業,承擔了去產能總任務的80%以上,它們嚴格關閉標準,層層驗收把關,為全省順利圓滿完成任務做出了決定性貢獻。
堅定不移去產能的同時,做好下崗職工的分流安置,事關職工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大局。河南三大國有煤企“先挖渠、后放水”,開辟內部退養、勞務輸出、公益崗位托底等多種渠道,穩妥有序分流安置職工8.5萬人。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轉型升級中投產的新項目,為職工安置提供了廣闊的騰挪空間。該集團原梨園煤礦綜采隊技術員孫培洋,經過培訓后安排至集團旗下的尼龍科技公司。
針對煤礦工人技能相對單一、年齡普遍偏大、再就業困難的特點,河南能源化工集團變“散兵游勇”為“兵團作戰”,組團輸出勞動力,千余名煤礦工人在鄭州富士康找到新崗位。在企業兜底保障政策支持下,不少員工自主創業,該集團鶴煤公司,就有近千名職工走上創業路。
“三煤”全部扭虧為盈
能否用勇氣和智慧化解歷史遺留問題,讓企業甩掉包袱、輕裝前行,決定著國企改革的成敗。為了徹底讓企業“瘦身健體”,河南三大國有煤企將“三供一業”移交地方管理,作為改革“前哨戰”全力推進。2017年6月底,這項任務已全面完成,比中央要求提前了一年半。
鄭煤集團10家社區管理組織實現移交,9家醫療機構和8家幼教機構實施了重組、轉讓或租賃、撤銷。
在完成剝離“辦社會”職能任務后,河南省委省政府又明確提出要乘勝前進,用一年時間打贏處置“僵尸企業”的“總攻戰”。河南三大國有煤企緊緊扭住“僵尸企業”處置這個“牛鼻子”,帶動企業產權結構、組織結構、治理結構改革持續深化。
“處置一家‘僵尸企業’,甚至比新建一家企業還要難。但是,老瘡爛肉不割掉,新枝嫩芽就長不出來。”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綜合辦副主任孫帥安說,“處置‘僵尸企業’是國有煤企盤活資產、轉型升級的契機。”
新思路繪就新圖景
與西安隆基公司合作,總投資30億元,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4GW高效單晶硅電池片項目。
3000噸高純硅烷項目的投產,徹底打破我國高端電子原材料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為芯片產業發展注入新希望。
擁有平煤股份等三家上市公司和天工科技等五家新三板掛牌企業,資產證券化步伐不斷加快。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在新一輪企業改革中,以項目建設帶動發展,逆勢啟動一批重大產業升級項目,走出了獨具特色的轉型發展道路,實現了從依賴煤到超越煤的跨越。2017年,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營業收入約1500億元,其中煤炭產業僅占20%,非煤產業利潤首次超越煤炭產業,20萬名職工中,從事煤礦一線生產的職工已減少至8萬人。
目前,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已經形成了煤焦、尼龍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產業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格局。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和鄭煤集團,在深化煤炭改革的同時,也大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轉換發展動能。鄭煤集團推動旗下金苑置業、龍力水泥等項目混合所有制改革,讓企業煥發新活力。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