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已與36個國家建立了雙邊能源合作機制。中俄原油管道已正式開工建設,今年年底長達1800公里的中亞天然氣管道將建成通氣,沿著古絲綢之路的漫漫足跡,中國在大漠戈壁上將架起新時期的能源“絲綢之路”。
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今日表示,世界能源形勢復雜多變,新問題層出不窮,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加:國際油價大幅震蕩,能源資源和環境矛盾日益突出,氣候變化受到多方關注。
據介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能源國際合作的領域已從最初的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逐步擴展到天然鈾、煤炭、電力、風能、生物燃料、節能、能源科技裝備等多個方面。從生產供應環節看,也從單一的上游勘探開發,逐步拓寬到上下游一體化合作。同時,合作對象不斷豐富。如中美能源政策對話、中美油氣論壇、中俄能源談判機制、中哈能源分委會、中日能源部長對話、中印尼能源論壇等,定期開展對話與交流。對象國從初期的周邊鄰國、中東,逐步擴展到中亞、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廣大地區,覆蓋了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國和生產國。
此外,合作方式不斷創新。根據中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稟賦現狀,中國自1993年起成為石油凈進口國,20008年原油進口1.79億噸,進口依存度突破50%。在此基礎上,近年來中國能源企業通過獨資、合資、股權參與、并購、工程承包、產品分成、技術服務等靈活的方式,在海外能源資源的勘探、開發和利用方面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近期,又進一步發展到金融和能源一攬子合作,成為新形勢下的又一種合作方式。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