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經濟復蘇步伐放緩,第四季度經濟環境迎來大幅好轉的可能性有限,對未來原油需求的擔憂猶如懸梁之劍,限制著油價的上行空間。同時,高企的原油庫存和低迷的成品油需求都將壓制油價上行。第四季度原油市場基本面較弱,油價上漲動力不足,不確定性因素亦大量存在。預計第四季度油價將維持振蕩偏弱格局,出現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較小。
一、市場信心不足,原油需求增長受阻
由于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市場信心持續低迷。縱然未來經濟依舊保持增長態勢,但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將放緩至2011年,第四季度經濟環境改善的力度將不會很大。疲弱的經濟復蘇步伐將打擊市場投資者對未來原油需求的信心,油價上行或將受阻。但另一方面,油價又將受到美元的支撐,目前美元指數下行走勢已經顯現,第四季度料將繼續走低,美元貶值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上漲。
1.美國就業市場面臨挑戰
就業市場是美國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是政府的重要關注點。美國就業市場低迷已嚴重影響到住房、消費等各個市場領域,雖然奧巴馬政府在中期大選之前打出一系列“經濟牌”,但未來這些政策能否順利實施或實施的效果如何都充滿著不確定性。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復蘇前景的核心看點依然為就業市場,今年前三個季度美國就業市場持續低迷,失業率一直在歷史高點徘徊,非農就業人數亦陰晴不定。預計后期美國就業市場仍將面臨較大壓力,美國經濟復蘇步履蹣跚。
2.歐元區經濟增長乏力
2010年全球經濟復蘇放緩的預期基本定調,面臨整體疲弱的經濟環境,歐洲的經濟狀況亦令人擔憂。雖然歐洲各國在積極采取補救措施,但債務危機依舊難言結束。從信用違約掉期(CDS)市場來看,歐債危機發源國的CDS依然處于高位,未來歐洲經濟增長依舊乏力,市場擔憂情緒濃重。
3.中國經濟增長平穩放緩
上半年我國GDP為17283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1%,但第二季度GDP增速觸頂回落,環比增長10.3%,較第一季度下滑1.6%。根據“朗潤預測”指標,第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將繼續走低。
二、需求疲弱,原油供給壓力不斷升級
1.全球原油需求增長緩慢,油價上行負擔加重
未來全球經濟復蘇放緩的預期使得原油需求面臨巨大的下行風險,加上全球高企的原油庫存,油價上行負擔加重。目前,OECD國家的原油庫存可以滿足未來61.4天的原油需求,創下自1998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從原油供求狀況來看,今年前三個季度全球原油供求基本平衡,這主要歸功于6月份需求旺季原油消費的季節性增加。鑒于疲弱的經濟環境對原油需求的打壓和原油供給充裕的情況,筆者預計第四季度全球原油或將維持供大于求的局面。
2.美國原油庫存高企汽油需求旺季不旺
目前美國原油庫存依舊處于年內高點位置,并大幅高于往年同期,嚴重高企的庫存將繼續對油價大幅施壓。同時美國成品油庫存亦嚴重高企,中期來看或將迎來一波下滑行情,但幅度有限。第三季度本為汽油的需求旺季,但由于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降低了消費者駕車出游的消費活動,今年原油和汽油需求普遍低于往年同期。供求平衡方面,由于庫存高企以及需求低迷,今年美國原油供大于求的情形居多。從圖形來看,筆者預計第四季度原油的供求平衡狀況不會有大的改善,油價仍將面臨較大的上行阻力。
三、取暖油庫存高企,需求大幅低于歷史同期
第四季度原油需求關注的重點將轉向取暖油市場,但由于取暖油需求對于溫度的特殊要求,10月份為原油需求的低迷時段,成品油市場將迎來“青黃不接”的消費時期。從目前取暖油庫存嚴重高企、需求大幅低于歷史同期的情形來看,第四季度中后期取暖油需求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料將繼續低于歷史同期。另外,由于取暖油消費對溫度的特殊要求,第四季度北美地區的溫度狀況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取暖油的需求。美國氣象預測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四季度北美地區尤其是美國地區氣溫將普遍高于正常水平,僅有美國東太平洋沿岸地區的氣溫有望低于正常水平。
四、汽車消費低于往年,大幅上漲可能不大
從今年的汽車銷售情況來看,由于經濟環境的影響,美國和歐洲的汽車銷售均大幅低于往年同期,經濟形勢乃至就業市場的低迷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宗商品的消費。在全球經濟環境繼續低迷的情況下,預計第四季度歐美市場對汽車的消費將繼續處于均值下方,后期大幅上漲的可能不大。即便如此,汽車市場黯淡的前景中亦不乏亮點:由于保持了平穩的經濟增長以及部分優惠政策的實施,今年中國的汽車市場大幅好于往年。汽車消費的增加又帶動了中國原油需求的增加,部分緩解了市場對未來全球原油需求的憂慮。第一季度中國原油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增加38.6%,第二季度增加22.9%,均高于歷史均值。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第四季度原油需求的增長動力較弱,油價料將維持 振蕩偏弱格局,但同時不排除其他不確定性因素對油價的影響。天氣方面,若第四季度熱帶氣旋活動對原油生產造成破壞性影響或北美氣溫意外大幅下降,將改變原油的供求結構,降低供給或增加取暖油需求,從而大幅提振油市,改變油價的偏弱格局。中東局勢方面,筆者認為中期大選過后,美伊關系何去何從或將有一個明確的方向。若伊朗或美國選擇極端的軍事對抗之路,則伊朗的原油生產必將受到影響;若戰事導致伊朗的原油生產或出口停滯,油價料將受到供給短缺的助推而上揚。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