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報道,中國最近幾年在世界各地展開投資,美國是一個對中國公司尤其具有吸引力的投資地點。很多中國來的投資者認為美國是個穩當的投資地點。他們感興趣的一個行業是環保技術。
去年,洛杉磯電動巴士和卡車的驅動系統制造商Balqon和一家中國公司開始合作生產電動汽車的鋰電池。Balqon公司總裁巴爾溫德爾.山姆拉說,中方公司已經向他們訂購了300個電動驅動系統。Balqon公司預計,這項價值將近1千6百萬美元的交易將為公司創造150個新工作機會。山姆拉說,中方公司的領導人為Balqon公司的成長提供了幫助。
山姆拉說:“他給我們公司帶來的電池技術、充電技術的相關知識,以及他在中國的經驗和足跡,都極有價值。”
亞洲學會的一份報告說,中國公司最近幾年在美國投資了超過110億美元。不過,這只占美國政府報告的過去十年全部外國投資1萬7千億美元中的一小部分。
專家警惕:關注中國購買方面的政治考慮和動機
歐維爾.契爾是亞洲學會的美中關系中心主任。契爾說:“現在因為我們的金融崩潰,所以我們需要中國投資。我們自己的資本市場跟從前不同了,新的資金將來自中國。”
但中國問題專家說,一些中國投資可能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風險。克雷頓.杜貝是南加州大學美中研究所的學者。杜貝說:“中國在美國進行了大量的間諜活動,他們試圖獲取科技情報,掌握關鍵資訊。”
美國的外國投資委員會,在批準外國公司在美國投資前,先要調查這種交易是否會對國家安全造成風險。
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商務參贊舒駱玫說,很多中國投資者認為這個委員會太嚴格了。
舒駱玫說:“美國應該對中國投資更開放,在某種程度上,一些企業或部門還是太敏感了。所以當一些大公司考慮在美國投資時,他們仍然很擔心,因為他們仍然害怕被拒絕。”
公司害怕這個委員會阻止他們的投資。然而,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彼得.納瓦羅說,該委員會還不夠嚴格。
納瓦羅說:“它對可能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項目設的門檻很高。其次,它沒有很好地區別軍民兩用技術構成的威脅。這就是說,你有一家生產民用品的公司,表面上中國人可以買它的民用技術,結果發現這些技術實際上有大量的軍事用途,這就是所謂的軍民兩用技術。”
盡管美國對中國投資的看法或許存在分歧,但亞洲學會估計,中國企業未來十年將在世界各地投資1萬億到2萬億美元,而且會繼續在美國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