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決定不再釋放戰略石油儲備,回顧這次釋放戰略石油儲備,從降低油價的效果來看,顯然IEA沒有成功。不過,盡管效果不佳,但反映出原油在此價位已經影響到了全球經濟的增長,如果油價長期居高不下,有關對原油需求和供給方之間的沖突將會更加頻繁。
作出宣布釋放石油儲備前,最重要的基準布倫特原油價格為每桶約112.50美元。當IEA在6月23日做出上述決定時,油價最低曾跌至103.62美元,但在之后的數周內強勁反彈。布倫特原油價格上周四達到118.25美元,顯著高于IEA選擇動用其成員國持有的戰略儲備之前的水平。
日本石油協會主席Akihiko Tembo指出,釋放石油儲備一周后油價便回復至原水平,反映影響有限,無需要再次釋放石油儲備。負責監管德國石油儲備的組織EBV之管理層Eberhard Pott亦表示,政府反對IEA再次釋放石油儲備,亦相信IEA會尊重其意愿。
有分析指出,IEA釋放油儲旨在報復OPEC早前堅決不增產的決定。歐佩克成員國曾在6月8日的會議上發生分歧,擁有剩余產能的沙特、科威特和阿聯酋提議歐佩克增產,遭到其它成員國反對。有意思的是,IEA釋放儲備的特別之處在于,它似乎一直與位于中東的歐佩克主要產油國私下里配合默契。歐佩克中的最大產油國沙特,似乎并不反對IEA釋放儲備,盡管其它一些歐佩克成員國已經指責IEA此舉是在剝奪該組織的市場影響力。
對歐美發達經濟體來講,國際能源署釋放石油儲備存在充分的理由。一方面,歐洲經濟體普遍面臨經濟復蘇放緩、國內通脹水平提高的窘境,英國更是面臨“滯脹”。對相對保守的歐盟央行來講,通脹的威脅性甚至大于經濟回落的危險,因此控制住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原油價格,將對歐洲的經濟穩定復蘇造成較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對美國而言,盡管美聯儲盯住的通脹指標是排除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但考慮到美國對原油依賴度極高,原油的成本將直接反映到美國人的衣食住行成本中,因此,在美國復蘇出現反復的背景下,美聯儲更需要控制核心CPI,以實現其繼續寬松的貨幣政策,最終刺激美國就業形勢。
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其對抑制原油價格的需求遠超以往。事實上,在全球經濟處于加息周期的情況下,原油價格在中長期或難持續走強,隨著需求的逐步下滑,油價將在市場中完成自我平衡。只是這個過程往往存在滯后性,而目前的歐美發達經濟體似乎并不能忍受這個過程。某種程度上講,國際能源署的存在就是為了制衡歐佩克。因此,國際能源署的一切行動必然代表了其所有成員的核心利益。
全球能源領域的治理似乎出現了新因素。歐佩克內部出現明顯分歧,擁有剩余產能國家所采取的、旨在達成一項準協同決定的行動,這些國家決定通過增產來安撫市場。這對歐佩克的未來意味著什么?同時,IEA成員國協同釋放戰略儲備,決不僅僅是為了填補供應缺口。它還與IEA成員國自身的經濟復蘇和定量寬松政策趨于結束密切相關,各國政府面臨著全新的挑戰。
就目前的情況看,國際油價暫時穩定,并未超過歐美發達經濟體的忍耐限度。國際能源署沒有持續大量釋放石油儲備,市場手段依然還是解決高油價的首選,不過,如果油價繼續上漲,將可能出現更多需求和供給方之間的沖突。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