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高達55.2%,石油消費增速超過了GDP增速。這是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連年打破歷史紀錄后,首次超過美國。
“原油對外依存度”指的是中國所消耗原油對外依賴的程度,它關系到一個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
工信部發布的“2011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顯示,2011年1至5月,國內石油消費量達1.98億噸,同比增長10.3%,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其中,原油表觀消費量為1.91億噸,增長8.5%,對外依存度已高達55.2%,超過美國的53.5%,這也是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首次超過美國。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對于這個數據自己多少持懷疑態度,因為從歷史情況來看,美國對原油的對外依存度一直高于中國,只能理解為這次采用的數據只是一段時期內的階段性數據。或許與美國今年經濟復蘇乏力有關系。
林伯強:以往美國在往下調,但并沒有調下去多少,和經濟不景氣肯定有關系。
林伯強指出,我國原油需求基本上以每年8%的幅度增長,其中的大部分都是被迅猛發展的交通產業直接消耗。
林伯強:目前,中國一年有1800萬輛汽車投入市場,今后可能是2000萬輛。這就意味著石油需求增長大概4000萬噸到5000萬噸,占現在總量的8%。如果不能把汽車量減少下來,那就必須對汽車燃料的替代品下點功夫。
從業內專家的解讀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需求增長與美國需求減少形成的鮮明反差是造成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首次超過美國的根本原因。然而,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指出,這足以引起中國的警惕。
周大地:中國對于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很難在將來一個時期內下降,也很可能還要不斷提高。中國的增產是很困難的。國際原油之所以能夠一直維持在高位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不斷地增加石油進口,而且增長較快有直接的聯系。這就是現狀。
報告數據顯示,我國石油消費增速已經超過了GDP的增速。林伯強表示,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必然伴隨著能源消費的增長,這使得我國面臨的壓力倍增。
林伯強:對外依存還在以每年3個點的比例往上走。對外依存越多你就越不安全,這是基本道理。一旦外邊打起仗來,如果石油不進來,你怎么辦?更重要的是價格上漲及價格大幅度波動對我們的影響。石油價格大幅度上漲對宏觀經濟影響很大,它還帶動大宗商品上漲,這個更加讓我們擔憂。跟美國不同的是,我們的資源可能更少,我們的承受能力更低,我們應該怎么辦?
周大地也表示,我國工業單位產品的能源消耗量比發達國家高10%-20%,有的甚至高出50%。降低消耗,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顯得愈發迫切。
周大地:我們現在在石油價格上國家還是采取對用戶幾乎全面補貼的政策,這種大量鼓勵燒油的做法值得討論。應該把對石油的消費作為節能的重要的內容。對于中國來講,真正要解決能源安全問題,如果不從節約能源和改變能源結構性的不合理是很難有前途的。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