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中迅公司因涉嫌產品添加隱性成分接受了衡陽市農業行政執法支隊的調查。雖然事后表明該行為系其下屬一家去年才收購的子公司所為,總公司并不知情,但這仍為上市前忙于收購兼并的農藥企業敲響了警鐘。
近年來,農藥企業上市成為業界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同時,隨著業內不少企業通過上市謀求到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也使不少苦于融資難的企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上市成為了國內眾多農藥企業夢寐以求的平臺。然而,在為上市準備的過程中加速收購兼并一批企業,也為企業本身的管理帶來了不小的難度,一邊是擴張速度加快,一邊卻是管理跟不上,隨之而來的便是諸如惠州中迅公司這般問題的暴露。
在對惠州中迅公司的調查過程中,記者發現這次涉嫌添加隱性成分的長沙凱年圖公司是2010年下半年才被中迅公司收購的。對此中迅公司也承認,為了加快上市步伐,短時間內該公司在湖南、四川、昆明等地收購了多家企業,這確實為企業的管理增加了不小的難度。
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指出,自去年以來,國內農藥企業的上市欲望增強,步伐加快。究其原因,主要是資本市場的融資具有長期穩定的特點,眾多農藥企業謀求上市主要是由于企業未來發展需要巨額的資金。與此同時,據《農藥產業政策》的相關內容顯示,到2015年,我國農藥生產企業的數量要減少30%,國內排名前20位的農藥企業集團的銷售額要達到總銷售額的50%以上,到2020年要達到70%以上。可見農藥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將是今后幾年內行業的大勢所趨。
然而,在這股收購兼并風潮之下,就極易造成總公司與子公司在管理、財務等銜接上出現一系列問題,這將不利于整個行業向好發展。以近段時間甚囂塵上的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大面積破發為例,其原因便是在謀求上市過程中的急功近利,使得中國概念股在海外面臨集體信任危機。
據業內人士透露,某些農藥企業為了上市,一方面加快收購,一方面為了財務報表所謂的“悅目”更是急功近利,甚至做出有違法律法規的行為。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鄒亞生分析說:“一些企業上市的目的有差異,是按照上市的條件‘做’出來的文件,這為今后的工作帶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