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報道,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政策會議在即,亞洲的石油買家確信一件事:自己將因OPEC成員國的產出堅持而成為贏家。
12月4日,OPEC成員國將在維也納召開政策會議。伊朗已經明確表示,將宣布旨在將每日產出上調50萬桶的計劃。此舉將會讓OPEC石油產出進一步擴大。毫無疑問,這種產出增加,將會進一步加劇全球油市供過于求的局面,從而讓最大石油消費地區的煉油商成為受益者。目前,亞洲的煉油商們正在尋找更便宜的石油來源。
接受彭博社調查的分析師和交易者認為,OPEC將繼續執行當前策略,即“通過維持高產出來驅趕其他國家或地區成本更高的產油者,以捍衛市場份額”。這樣的決定,將會讓包括沙特在內的OPEC成員國繼續大規模生產石油。沙特似乎已經決定通過打擊競爭對手如美國頁巖油生產商,來消除原油供過于求的局面,即使知道這么做會導致原油價格暴跌,并引來委內瑞拉,阿爾及利亞以及伊朗等成員國的異議。
韓國最大煉油商——SK Innovation女發言人Kim Woo Kyung指出,“現在很可能是我們作為買家所遇到的最佳時間。我們正在享用源源不斷的石油供應。”
自2014年6月份以來,受最大成員國沙特和伊拉克產出大幅增加推動,OPEC石油產出已經超過目標值——每日3000萬桶。得到沙特力挺的“拒絕減產以捍衛市場份額”的策略,已經讓亞洲煉油商坐收漁翁之利,煉油利潤呈現大幅度上行軌跡。
根據彭博社匯編的數據,本月,將原油轉變成化工輕油的利潤已經攀升至9.31美元/桶,為5月份以來最高水平。煉油商的采購成本銳減。根據日本財務省發布的數據,9月份該國煉油商付給供應商的價格均值為51.22美元/桶,2014年1月份為113.47美元/桶。日本是亞洲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IHS副總裁Victor Shum在接受電話采訪時指出,“亞洲當前的煉油利潤,要比2014年高很多,很大一部分歸因于供應價格的暴跌。”
國際能源署在11月13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今年亞太地區每日將消耗3187萬桶石油,超過來自美洲地區的需求(3128萬桶)。其中,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將成為最大石油使用國。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