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成為世界汽車大國,但要向世界汽車強國過渡,最具挑戰性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燃料問題。
汽柴油又漲價了,有記者問我,對油料常漲價有什么看法?我的想法很簡單,你不要針對每一次的油料漲價去評論。什么事情都有個規律,在本世紀初始年代,石油價格趨勢是上漲,高油價年代已來臨——這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共識。國際權威石油評論家們常說:當代,石油價格總體上是只漲不落,但這又很難預測,你問我今天油漲多少,明天還會跌多少,就好像閉上眼睛往心里射箭一樣。也就是說,總趨勢可以預測,而具體的價格形勢,涉及到的不僅僅是油量供需問題,政治、經濟、戰爭,都會對油價做出不同反應!
資源之爭的政治背景
眼下,中國的經濟發展已受到全球矚目,有的支持,以求共同發展,但一些強國對中國的迅速崛起提出“中國威脅論”。既然有“威脅”,就必須設法去抑制。打仗不會輕易發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抑制中國石油運輸渠道。他們認為,只要能在石油的供應渠道上采取措施,就有可能減輕或消除中國的“威脅”,于是,種種爭奪石油運輸的抑制方法產生了。
舉個例子,最近日、美聯手,利用中國地緣政治和地理,提出“島鏈政策”。它既有政治上的內涵,也有軍事上的考慮,即想通過海上運輸線的封鎖來控制石油命脈,這就像一條看不見的絞索鎖住中國的對外海域,以達到制約中國經濟發展和安全的目的。
中國和美國都是石油消費大國,美國認為中國的能源資源爭奪已滲透到美國的“后院”,即拉美地帶,如委內瑞拉、巴西以至加拿大,它們都成為中國的戰略合作伙伴。接著,我們又擠進美國的能源供應敏感帶,如非洲、中東等盛產石油的地域。此外,中海油試圖收購美國的優尼科,美國這個自命為最市場自由化的國家卻由國會出面橫加干涉。
美國一些政治家認為,中、美在一系列經濟領域發展中的沖突,最突出的是能源沖突。這種秉持對石油資源關系的事件和地域的價值觀,使美國認為在它的利益勢力范圍中,受到中國戰略性的巨大挑戰。日本為了要把自己建立為21世紀的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近年來,以小泉為首的日本政府,一直把中國的和平崛起看作自己最大的威協,用一種根深蒂固的、非理性和極端化的價值取向與中國抗衡。中、日東海石油問題的爭端,已跨出一種正常的國際協調關系,使中、日之間的抗爭越發令人擔心。
近來,美、日結成軍事同盟,在日本海域和東海海域頻頻開展軍事演習。日本政界一些人士明確表示:“這是針對中國而搞的”。中國的和平崛起,必須要走向海洋,開發海洋資源是和平崛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海洋攸關中國的和平崛起。強國者必勝于海洋,這是中國近代史的深刻教誨。這樣,一些“中國威脅”論的爭抗點就集中于海洋的共同開發上。
[page_break] 節能開發解困局
進入新世紀,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特點,最重要的是顯示在能源多元化問題上。但必須指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汽車產業的基本燃料自然是石油,或是天然氣,而代用燃料以及電動汽車的真正過渡,也就是產量超過內燃機汽車的產量,大約要100年。
這種估計是真實的。如果說100年后,中國汽車產量達到5000萬輛,那么,電動汽車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就要超過2500萬輛,這是很難做到的。但未來型汽車我們不能放松,一個燃料時代的變遷卻不是一件輕易的事。為了明天的汽車工業,我們多元化燃料汽車都在搞,但真正的產業化,卻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所以,最近美國總統布什在國情咨文中提出,要在25年內,使美國的乙醇汽車提高到一半以上,全國發動起來種植玉米,還要搞很多生物質燃料的樹和草,用以擴充生物質油料來源。由此可見,美國的領導者也意識到,盡管全國各汽車企業花大力研制電動汽車,但也不放松對多元化汽車燃料開發的努力,這點很具代表性。
中國已成為世界汽車大國,但要向世界汽車強國過渡,如何解決燃料問題則是其面臨的最具挑戰性問題。我們應采用節能和開發并重的方針。目前,我們的許多汽車消費者仍然愿意坐大排量汽車,把汽車作為一種地位價值的代表,看不起小車,這種根深蒂固的不良思想要靠政府的方針、政策來扭轉。
從政治角度看石油資源
石油資源問題已遠遠超出汽車產業或交通運輸,包括堵車等問題,都是涉及嚴肅的經濟持續發展和經濟安全問題,是一項政治問題,如果不從這個高度去看待這些問題,爭來爭去,還是爭不出一個名堂。國務院轉發六部委關于解禁“限小”政策,至今還未有一個省、市、區有完整的規定方案出臺。前幾天,廣東省人大代表說,廣東的解禁“限小”政策要研究,解禁“限小”不能作為一種前提,要從廣東交通實際情況出發來處理。我們不禁要問,這究竟代表著誰的意見?廣東特殊到什么地步?廣東的交通比北京還難嗎?廣東是最先被油荒襲擊的省份,難道這些事情都忘了嗎?
節能型社會必須成為汽車產業每一個組成企業的責任,我們要從各個角度去工作,以求在近期內使汽車更節能更小型,這樣不僅是汽車產業自身的需要,也是國情的迫切需求。在節能的基礎上,汽車產業還要研發代用燃料汽車的未來型的電動汽車,兩條腿并重,這樣,汽車產業才會有效地擺脫石油資源對自己的威脅,使汽車產業能更好更快地發展。
油價漲不怕,可怕是汽車產業的節能方針不落實,可怕的是社會對解禁“限小”政策持“你有政策,我有對策”的態度。因此,我們說,如果把建設汽車方針的最重要任務放在節能上,這一點并不為過。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汽柴油又漲價了,有記者問我,對油料常漲價有什么看法?我的想法很簡單,你不要針對每一次的油料漲價去評論。什么事情都有個規律,在本世紀初始年代,石油價格趨勢是上漲,高油價年代已來臨——這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共識。國際權威石油評論家們常說:當代,石油價格總體上是只漲不落,但這又很難預測,你問我今天油漲多少,明天還會跌多少,就好像閉上眼睛往心里射箭一樣。也就是說,總趨勢可以預測,而具體的價格形勢,涉及到的不僅僅是油量供需問題,政治、經濟、戰爭,都會對油價做出不同反應!
資源之爭的政治背景
眼下,中國的經濟發展已受到全球矚目,有的支持,以求共同發展,但一些強國對中國的迅速崛起提出“中國威脅論”。既然有“威脅”,就必須設法去抑制。打仗不會輕易發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抑制中國石油運輸渠道。他們認為,只要能在石油的供應渠道上采取措施,就有可能減輕或消除中國的“威脅”,于是,種種爭奪石油運輸的抑制方法產生了。
舉個例子,最近日、美聯手,利用中國地緣政治和地理,提出“島鏈政策”。它既有政治上的內涵,也有軍事上的考慮,即想通過海上運輸線的封鎖來控制石油命脈,這就像一條看不見的絞索鎖住中國的對外海域,以達到制約中國經濟發展和安全的目的。
中國和美國都是石油消費大國,美國認為中國的能源資源爭奪已滲透到美國的“后院”,即拉美地帶,如委內瑞拉、巴西以至加拿大,它們都成為中國的戰略合作伙伴。接著,我們又擠進美國的能源供應敏感帶,如非洲、中東等盛產石油的地域。此外,中海油試圖收購美國的優尼科,美國這個自命為最市場自由化的國家卻由國會出面橫加干涉。
美國一些政治家認為,中、美在一系列經濟領域發展中的沖突,最突出的是能源沖突。這種秉持對石油資源關系的事件和地域的價值觀,使美國認為在它的利益勢力范圍中,受到中國戰略性的巨大挑戰。日本為了要把自己建立為21世紀的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近年來,以小泉為首的日本政府,一直把中國的和平崛起看作自己最大的威協,用一種根深蒂固的、非理性和極端化的價值取向與中國抗衡。中、日東海石油問題的爭端,已跨出一種正常的國際協調關系,使中、日之間的抗爭越發令人擔心。
近來,美、日結成軍事同盟,在日本海域和東海海域頻頻開展軍事演習。日本政界一些人士明確表示:“這是針對中國而搞的”。中國的和平崛起,必須要走向海洋,開發海洋資源是和平崛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海洋攸關中國的和平崛起。強國者必勝于海洋,這是中國近代史的深刻教誨。這樣,一些“中國威脅”論的爭抗點就集中于海洋的共同開發上。
[page_break] 節能開發解困局
進入新世紀,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特點,最重要的是顯示在能源多元化問題上。但必須指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汽車產業的基本燃料自然是石油,或是天然氣,而代用燃料以及電動汽車的真正過渡,也就是產量超過內燃機汽車的產量,大約要100年。
這種估計是真實的。如果說100年后,中國汽車產量達到5000萬輛,那么,電動汽車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就要超過2500萬輛,這是很難做到的。但未來型汽車我們不能放松,一個燃料時代的變遷卻不是一件輕易的事。為了明天的汽車工業,我們多元化燃料汽車都在搞,但真正的產業化,卻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所以,最近美國總統布什在國情咨文中提出,要在25年內,使美國的乙醇汽車提高到一半以上,全國發動起來種植玉米,還要搞很多生物質燃料的樹和草,用以擴充生物質油料來源。由此可見,美國的領導者也意識到,盡管全國各汽車企業花大力研制電動汽車,但也不放松對多元化汽車燃料開發的努力,這點很具代表性。
中國已成為世界汽車大國,但要向世界汽車強國過渡,如何解決燃料問題則是其面臨的最具挑戰性問題。我們應采用節能和開發并重的方針。目前,我們的許多汽車消費者仍然愿意坐大排量汽車,把汽車作為一種地位價值的代表,看不起小車,這種根深蒂固的不良思想要靠政府的方針、政策來扭轉。
從政治角度看石油資源
石油資源問題已遠遠超出汽車產業或交通運輸,包括堵車等問題,都是涉及嚴肅的經濟持續發展和經濟安全問題,是一項政治問題,如果不從這個高度去看待這些問題,爭來爭去,還是爭不出一個名堂。國務院轉發六部委關于解禁“限小”政策,至今還未有一個省、市、區有完整的規定方案出臺。前幾天,廣東省人大代表說,廣東的解禁“限小”政策要研究,解禁“限小”不能作為一種前提,要從廣東交通實際情況出發來處理。我們不禁要問,這究竟代表著誰的意見?廣東特殊到什么地步?廣東的交通比北京還難嗎?廣東是最先被油荒襲擊的省份,難道這些事情都忘了嗎?
節能型社會必須成為汽車產業每一個組成企業的責任,我們要從各個角度去工作,以求在近期內使汽車更節能更小型,這樣不僅是汽車產業自身的需要,也是國情的迫切需求。在節能的基礎上,汽車產業還要研發代用燃料汽車的未來型的電動汽車,兩條腿并重,這樣,汽車產業才會有效地擺脫石油資源對自己的威脅,使汽車產業能更好更快地發展。
油價漲不怕,可怕是汽車產業的節能方針不落實,可怕的是社會對解禁“限小”政策持“你有政策,我有對策”的態度。因此,我們說,如果把建設汽車方針的最重要任務放在節能上,這一點并不為過。
上一頁 [1] [2]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