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王玉慶11日在此間說,環境保護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未來的能源需求仍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我國將采取措施,努力實現能源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在“國際柴油發展論壇”上,王玉慶說,從能源發展戰略來看,要著力調整能源結構,改變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調整能源結構首先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擴大其在能源構成中的比重。在保護生態環境和移民權益的基礎上適度發展水電;加快發展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太陽能利用和發電。并在有條件的地區適當增加天然氣發電的比重;在確保安全前提下,積極發展核電。并擴大電煤在煤炭消耗中的比重,擴大電能在能源終端消費中的比重。
王玉慶說,改變能源利用方式首先要大力推廣清潔煤的使用。城市鼓勵使用天然氣、液化氣、電能。并綜合考慮大城市交通系統,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嚴格控制特大城市規劃區和建成區規模。他說,我國能源利用效率比先進國家約差10個百分點,提高的空間很大。
我國將制定可行的發展規劃以確保節能和環保。解決能源環境問題是個復雜、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生產、消費等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應該有一個統一的規劃。國家目前已經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規劃、電力發展規劃、核電發展規劃等。
與此同時,國家還將組織和鼓勵節能和環保新技術的引進和自主研發,促使科研單位與企業的結合,發揮企業在技術研發中主力軍作用。王玉慶說,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能源與環境問題成為國家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環境質量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內容。
我國是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能源生產總量和能源消費總量分別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十五”期間,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持續快速增長,從2001年的13.5億噸標準煤增加到2005年的22.2億噸標準煤,增長64.4%。我國2005年的煤炭消費量為21.4億噸,占到能源消費總量的68.9%,這種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使得煤煙型污染成為我國大氣污染的特征。
據估算,全國煙塵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的67%、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都來自于煤炭燃燒。燃煤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
在傳統的燃煤污染尚未解決的同時,伴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機動車污染問題日益顯現出來。目前全國民用機動車保有量已經超過4300萬輛,專家預計到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將增至1.3億輛。隨著機動車保有量增加,機動車尾氣已經成為大城市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王玉慶說,我國高度重視能源帶來的環境問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來減少能源生產和消費活動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居民消費水平顯著提高的情況下,許多城市的大氣質量得到了改善。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在“國際柴油發展論壇”上,王玉慶說,從能源發展戰略來看,要著力調整能源結構,改變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調整能源結構首先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擴大其在能源構成中的比重。在保護生態環境和移民權益的基礎上適度發展水電;加快發展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太陽能利用和發電。并在有條件的地區適當增加天然氣發電的比重;在確保安全前提下,積極發展核電。并擴大電煤在煤炭消耗中的比重,擴大電能在能源終端消費中的比重。
王玉慶說,改變能源利用方式首先要大力推廣清潔煤的使用。城市鼓勵使用天然氣、液化氣、電能。并綜合考慮大城市交通系統,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嚴格控制特大城市規劃區和建成區規模。他說,我國能源利用效率比先進國家約差10個百分點,提高的空間很大。
我國將制定可行的發展規劃以確保節能和環保。解決能源環境問題是個復雜、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生產、消費等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應該有一個統一的規劃。國家目前已經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規劃、電力發展規劃、核電發展規劃等。
與此同時,國家還將組織和鼓勵節能和環保新技術的引進和自主研發,促使科研單位與企業的結合,發揮企業在技術研發中主力軍作用。王玉慶說,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能源與環境問題成為國家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環境質量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內容。
我國是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能源生產總量和能源消費總量分別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十五”期間,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持續快速增長,從2001年的13.5億噸標準煤增加到2005年的22.2億噸標準煤,增長64.4%。我國2005年的煤炭消費量為21.4億噸,占到能源消費總量的68.9%,這種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使得煤煙型污染成為我國大氣污染的特征。
據估算,全國煙塵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的67%、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都來自于煤炭燃燒。燃煤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
在傳統的燃煤污染尚未解決的同時,伴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機動車污染問題日益顯現出來。目前全國民用機動車保有量已經超過4300萬輛,專家預計到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將增至1.3億輛。隨著機動車保有量增加,機動車尾氣已經成為大城市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王玉慶說,我國高度重視能源帶來的環境問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來減少能源生產和消費活動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居民消費水平顯著提高的情況下,許多城市的大氣質量得到了改善。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