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藥企正面臨專利到期與原研藥降價兩大危機,紛紛開始調整在中國的市場策略,通過收購或聯手優質本土藥企來獲得市場擴張。
美國默克制藥(美國以外地區叫默沙東)與先聲藥業集團(SCR.NYSE)近日宣布,雙方將在中國成立合資企業,將包含產品研發、注冊、制造和銷售等方面合作。
而上月初,輝瑞公司宣布與浙江海正藥業的合資計劃,雙方擬共同出資2.95億美元設立合資公司。
近兩年,瑞士諾華制藥、法國賽諾菲·安萬特、英國葛蘭素史克等跨國藥企都在中國進行新的并購動作。
“跨國藥企在新興市場正在從原先的處方藥銷售轉向戰略性布局醫藥全產業鏈。這一方面是迫于產品專利到期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更可能是為開拓廣闊的新興低端市場作準備。”外資藥企界資深職業經理人楊偉強認為。
藥物中將有9只產品的專利到期并迎來仿制藥的競爭。
在中國,仿制藥占藥品市場的60%??鐕幤笙破鹦潞腺Y運動,一方面是為即將到期的專利藥轉為普藥生產銷售作準備,另一方面是通過合資伙伴獲得新品種和新產能。另外,隨著中國新醫改對基層醫療的完善,合資伙伴在二三線城市的基層銷售網絡也可以通過合資而獲得。
原研藥在中國開始面臨降價趨勢。國家發改委去年12月下發的藥品降價令,首要針對的就是外企過了專利期的原研藥。據接近國家發改委人士透露,仍在征求意見的《藥品價格管理辦法》中,原研藥的價格將每年降15%,直至兩者之間的價差保持在一倍以內。
原研藥的降價趨勢迫使外資藥企不得不采取新的市場策略,一方面促使產品從低端的縣醫院、社區醫院到一線城市大醫院全覆蓋,另一方面就是通過收購或聯手優質本土企業以獲得新的市場份額。
“跨國藥企把即將到期的專利藥通過技術轉讓給控股或參股的新合資公司,這樣新合資公司就可以最快搶仿成功,變成第一個面市的首仿藥,而首仿藥在國內的藥品定價和招標中是享受區別待遇的。”國藥控股高級顧問干榮富說。